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低FODMAPs饮食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生活质量、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浓度的改变,同时开展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低FODMAPs食谱编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江苏省扬州市某两家三甲医院的105名门诊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低FODMAPs饮食)55例,对照组(常规门诊饮食)50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生活质量量表(IBS-SSS量表、IBS-QOL量表、SF-36量表)和满意度问卷对其干预前后进行调查,分析两组患者的症状、生活质量及满意情况;随机选取干预组15例和对照组10例干预前后的粪便标本,进行16SrDNA高通量测序和GC-MS检测,分析干预前后菌群相对丰度、多样性和短链脂肪酸浓度的改变;结合食物交换份法的原理及Monash University Low FODMAPs Diet App,为IBS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食谱。结果:1低FODMAPs饮食干预对IBS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1)IBS-SSS量表:两组患者基线症状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指导1个月、3个月后的组内比较显示,干预组的腹痛程度、腹痛频率、排便满意度及对生活的影响等症状均有改善(P<0.05),而对照组各种症状的改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干预组症状总分较对照组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BS-QOL、SF-36量表:两组患者基线生活质量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指导1个月、3个月后的组内比较显示,干预组IBS-QOL量表中DY(焦虑不安)、IN(行为障碍)、HW(健康担忧)、FA(食物逃避)、SR(社会功能)、SX(性行为)等维度及总分均有改善(P<0.05),SF-36量表中PF(生理功能)、RP(生理职能)、GH(总体健康)、VT(活力)、RE(情感职能)、MH(心理健康)等维度及总分均有改善(P<0.05);对照组仅在IBS-QOL量表的DY(焦虑不安)、HW(健康担忧)、RL(人际关系)、总分以及SF-36量表的RP(生理职能)、GH(总体健康)、VT(活力)及总分有所改善(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IBS-QOL、SF-36量表总分较对照组有所改善。在IBS-QOL量表DY(焦虑不安)维度、SF-36量表PF(生理功能)维度和GH(总体健康)维度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3)满意度问卷:干预组在1个月和3个月的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低FODMAPs饮食对IBS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组内及组间的短链脂肪酸(SCFA)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前后测序鉴定了相对丰度较高的9个菌门,其中丰度最高的4个菌门分别为硬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组间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干预组硬壁菌门丰度上升,对照组变形菌门丰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属水平上,双歧杆菌含量在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大部分的样本在NMDS中都是均匀分布,在PCoA中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5.08%和20.90%,干预前后样本未见有散在分布及出现明显的分离现象。3采用食物交换份法对低FODMAPs食谱制作实现了定量可比。结论:(1)低FODMAPs饮食干预较常规饮食干预可改善腹痛程度、腹痛频率、排便满意度及对生活的影响等症状,且症状总体改善优于对照组。(2)低FODMAPs饮食干预较常规饮食干预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尤其是焦虑不安、生理功能和总体健康。(3)低FODMAPs饮食干预具有更高的患者满意度。(4)低FODMAPs饮食没有改变患者粪便的SCFA浓度;但可提升肠道硬壁菌门丰度,有益肠道微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