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给出拓荒文学的定义,即独特的地理生存环境、特定的历史背景孕育出特有的人文情怀,从而塑造出特色鲜明的拓荒文学。长期以来拓荒主题小说的创作始终不衰,虽然主要是通俗小说的创作,却始终保持着特有的风貌,也使读者即使在时空的阻隔下,能了解那段历史,那个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分别介绍一下中美拓荒文学的创作背景,以便梳理拓荒文学的发展与创作阶段。在对中美拓荒文学的创作阶段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本文将主体定位在中美拓荒文学的异同的比较与研究上,展示给读者这些异同到底是什么。并从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价值观,民族精神的特点入手,来诠释中美拓荒文学中不同的人物形象。即在中国,特殊的历史时期,国家利益、为国奉献的观念被提到异常的高度,其中难免有对个人利益的忽视。无论戍边为农的战士还是流放的犯人,都从客观上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劳动,成为中国拓荒史也是拓荒文学最显著的特征。在美国,早期定居者们在撰写宪法时,便限制了政府和教会的权利也消除了传统的贵族统治,从而营造出强调个人价值的“个人主义”或者说“个人自由”的价值观。在美国人看来,所有人都有掌握自己命运的需求和权利,并且不受来自政府、贵族统治阶级、教会或其他任何机构权威的干预。这种个人主义的自由自然要付出代价,这就是自立。这意味着每个个体必须学会自力更生,否则将有失去自由的风险。这种精神在美国拓荒文学的每一部作品中均有充分的表现。通过本文的论述,读者将看到随着上个世纪科技的发展、生活的变化,拓荒文学也在保留其原有特色的情况下,融入了新的创作视角与创作内容,也使得拓荒文学虽没有成为主流文学,却在现代生活中保留着它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