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长极选择与构建研究——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

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tta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4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区域的协调发展得到多方的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缩小地区差距、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形成新增长极。而河北省的整体发展状况与北京、天津这两大增长极具有很大的差距,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瓶颈。  增长极理论在我国得到了广泛运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增长极带动了我国东部经济的快速起飞。本文以区域增长极理论为基础,对京津冀区域经济的互动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构建新增长极城市的选择及其可能性,并分析了该增长极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京津冀区域的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了京津冀一体化中培育区域增长极的基础;实证研究中利用探索性数据分析及实证性数据分析来建立模型。在探索性数据分析中,首先通过箱形图分析、全局及局部莫兰指数对京津冀区域城市的空间分布形态进行初步探索。结果显示北京、天津在生产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周边城市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扩散效应,全局莫兰指数为正相关;而在收入方面北京、天津这两大增长极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并不明显,全局莫兰指数为负相关,且负作用表现出逐渐增强趋势;在河北省内部,冀南冀北区域城市差距过大,河北省在生产、生活指标的高值多分布在冀北地区,且近几年差异呈扩大趋势。在冀南区域中,生产方面仅石家庄为高值—低值型,其他南部城市均为低值—低值区域,且仅石家庄是两项指标均处于平均水平之上。  为了进一步揭示京津冀区域的相互作用机制及作用大小,选择潜在新增长极,需要在探索性数据分析上进一步进行实证性数据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域的时间效应中,区域间相互的正向作用呈下降趋势,空间效应中唐山、秦皇岛、天津、沧州、石家庄这5个城市的空间效应为正值,即存在空间补充效应。在冀南城市中,石家庄对区域的带动作用最强,石家庄的发展有利于带动整个京津冀区域的发展,并能促进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  因此,结合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本文认为可以培育石家庄成为河北省的新增长极,率先发展石家庄来带动京津冀整个区域的快速发展,推进一体化进程。由此,本文从地理位置优势、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科技创新优势方面分析了石家庄成为新增长极的现实可能性,并提出了促进石家庄成为新增长极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放缓的“新常态”时期,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税收收入增速下降。然而,税收征管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持续增加,这就要求税务部门要更加重视征管效
时间序列的季节性、非平稳性和非线性是实证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季节性的存在使得季节时间序列表现出周期性的季节波动,往往会给经济周期的识别带来困难,掩盖变量之间真实的
如何评估上市公司的真正价值是证券界长期探索的重要课题,也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长期以来,利润指标能够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而且简单明了,因此目前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将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