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代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机制是动脉内膜长期慢性炎症、大量OX-LDL在内膜下沉积、中层平滑肌增生共同作用的结果,脂类代谢异常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国外多项大规模、多中心试验均证明他汀类药物有确切的抗AS的作用。阿司匹林是经典的抗血小板药物。而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证实中药通心络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明显保护作用。为探讨通心络是否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有抑制作用,我们将舒降之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设为对照组,通心络胶囊治疗设为试验组,进行了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干预的对照研究。 方法:60例诊断“脑供血不足”的门诊病人,主要表现头痛、头昏、记忆力下降等。经Hpsonos5500型超声仪,用7MHZ双深度脉冲探头证实颈动脉内膜有硬化改变或硬化斑块,即随机进入通心络治疗或对照组。通心络治疗组常规检查后投给通心络胶囊4粒,3/d,连服180天。对照组常规检查后投给阿斯匹林75mg/d、舒降之20mg/d,连服180天。试验前、3个月及6个月分别进行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检测。试验前与试验结束后分别测定血清OX-LDL、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水平的变化。均用ELISA法进行检测。 试验前后彩超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测量内-中膜厚度、观察内皮表面情况及硬化斑的变化。实验前后所有入组病人均为同一B超副主任检验医师进行超声检测,均检测颈动脉后壁同一部位。观测病人主观症状变化、脑梗死发生情况。 结果:1.对照组服药半年后血浆OX-LDL含量显著下降(p<0.001),MCP-1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含量于治疗后亦明显下降,(p<0.001);实验组服药半年后血浆OX.LDL含量显著下降(p<0.001),实验组血浆MCP一1含量于治疗前后下降程度有显著差异印<0 .001),2.对照组与试验组用药前血浆Ox一LDL水平相当,无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180天后,两组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但对照组OX.LDL水平下降程度较试验组更明显,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3.对照组与试验组用药前血浆MCP一1水平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80天后,两组水平均有明显下降,试验组MCP一1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4.彩超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变化,对照组血管内膜一中膜厚度(IMT)有增加,但仍在有限的范围内,粥样斑块少许增多。试验组内膜厚度有轻微增加,粥样斑块少许增多。两组试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p>0.05)。5.对照组病人约1/3述仍有头昏,步态不稳感;通心络治疗组主观症状基本消失。6.于试验前后分别进行血尿便、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未发现明显戮变。说明两组用药是安全的。 结论:本试验表.明两组干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均有一定影响,其作用程度相近。阿斯匹林+舒降之长期服用对控制OX一LDL水平更明显;通心络胶囊长期服用对降低血MCP一1水平更显著。两组疗法均可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两组药物服用6个月均无明显副作用,用药是安全的。病人对通心络胶囊的耐受良好,有高度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