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综合分析《内务府来文》、《内务府奏销档》等康雍乾时期的奏折、地方志、清人笔记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山西介休范氏家族的兴起、发展及鼎盛、衰落为主线,拟从介休范氏经营的军粮贸易、木材、人参、皮张、铜盐贸易等方面,反映出山西介休范氏家族在满清政府的扶持与压榨下,经营活动规模的兴盛及衰落,探讨了介休范氏的衰落与满清政府的直接关系。通过对介休范氏兴盛及衰落原因的探析,本文得出结论:范氏家族是老式的与封建政权相结合的有特权的商人,是在封建王朝的扶持及庇护下进行经营活动并取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的,这也就决定了范氏家族是随着清王朝的兴衰而兴衰的。清入关前,满蒙贸易开展,在蒙古、辽东地区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山西商人遂与后金政权建立联系,并取得了信任。介休范氏即是其中一家。清入关后,即封范永斗为首的山西八大家商人为皇商,但其后嗣“多不振”,只有范氏由于为清廷运送军粮,有力的支持了平定准噶尔的战争,建立巨大军功,从而大大提高了范氏家族的社会经济地位,成为显赫一时的特权商人。此后,凭借着满清的政治权利,范氏经营着高级商品和国民必需品,把持着满清政权的重要经济部门,于康熙到乾隆初期,达到了家族的鼎盛时期。乾隆中期以后,由于满清政策的变化及其他原因,范氏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抄家破产,亦结束了范氏的辉煌历史。从范氏家族的兴衰史中,我们得出了特权商人的衰落原因:除本身经营方面的原因外,特权商人的破产、衰败究跟到底是由于特权制度本身决定的。虽然特权商人被赋予许多优惠的经营条件和特权,然而他们在享受特权的同时,又必然承担一些特殊的义务,是皇帝和各级贵族官僚榨取的重要对象。总之,清王朝的商业政策及特权政策,对范氏家族的兴衰有着最直接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