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夕”作为节日发展至唐代,已成为年终大节,深受人们重视。唐人有关除夕题材的诗歌,《全唐诗》录有120首。本文试将唐代活跃而丰富的除夕节日民俗与诗歌创作相结合,对除夕诗中所反映的节日习俗的文化内涵、时代精神、深层民族心理进行了较为细致地研究探讨。同时,对“除夕”特殊的时空特点和情境氛围给文人心灵带来的触动和冲击进行了格外关注,展现出文人的自我定位和对生命价值的关注。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以除夕诗为主要文献依据,结合唐代节俗史料和其他有关除夕题材的文学创作,展现了唐代除夕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民情风俗复杂多变的新气象。同时,揭示出蕴含于其中的文化功能和民众的生存智慧:鲜明的迎新、更新意识,对伦理亲情的强化以及对民众身心的调适。第二章,论述了唐代除夕诗中的生命意识。“除夕”特殊的时空特点和节日氛围,极易唤起诗人的时间之思和生命之辨,也更易激发壮志未酬、功业不就的人生憾恨。唐代除夕诗中强烈的生命意识主要表现为:摄人心魄的时光之感,迫促焦虑的生死之思,不甘衰竭的事功追求。值得注意的是,唐代诗人们总是试图通过对功名的执着追求来实现生命的超越与不朽,体现了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第三章,重点分析了唐代除夕诗中的情感蕴涵。客居他乡的孤独、凄楚最易触发游子对家乡、至亲的深切思念,这样一种情怀逢除夕佳节时,便被放大、凸显出来。其中,羁旅漂泊的孤凄和对血缘亲情的渴望是蕴含于其中的普遍性情感,而归家不得的悲慨则是最具时代性的个性情感。亲情之外,朋友之间真挚感人的知音之谊也是唐代除夕诗中所蕴含的主要情感,主要表现为:天各一方的思怀之情、共度佳节的相聚之兴以及昂扬、明朗的送别之情。最后一章,将除夕诗的创作与时代变迁相结合,立足作品,探究了初盛中晚四个时期除夕诗的特征。同时,对诗人在时代大背景下独特的心理感受、精神风貌以及诗歌对于时代的折射作以分析和梳理。初唐时期,除夕诗有更多唱和、应制之作,其内容也多是祝颂、吉祥之语或直接表现节日风光之作。盛唐时期的除夕诗作具有多样化的主题和昂扬、明朗的情感基调,体现了盛唐诗人乐观豪迈的胸襟气度。中唐时期的除夕诗充斥着时代的愁苦之音,在关注视角方面,表现出更多对自身生命的关注和世俗人伦情感的表达。晚唐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的政治局势使得士人普遍有一种朝不保夕的悲观心理。而创作于这一时期的除夕诗作,则充斥着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浓重的家园回归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