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术的出现,人们对其背后的程序语言和算法设计也更加关注,编程教学也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2014年,浙江省作为“改革试点”,将信息技术第一次作为高考科目和通用技术一起计入高考成绩中,其中编程部分在信息技术高考中的比重逐年增加。但是因为编程的相关课程概念和思想较为抽象和复杂,逻辑性非常强,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编程学习有负担,有难度,对其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编程教学一直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2017年版《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于2018年出台,其以2003版为基础,在信息技术特别是编程课程的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多方面均有较大的修订。本研究依据浙江高考改革方案,进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编程教学研究,希望帮助一线教师快速、准确的利用新课程标准进行编程教学,改观学生对编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编程信息素养和编程能力。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2017版与2003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比较研究。本文首先查阅文献,对比2017版与2003版课程标准,归纳新课程标准的特点。第二,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信息技术编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本文基于新课标要求,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教学设计和为期两周的线上项目式教学实施。第三,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编程教学效果研究。本文对教学过程和学生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并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变化情况。第四,研究总结与展望。通过以上研究,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信息技术编程教学模式适用于编程教学,该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上有促进作用,该教学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