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烧结Al/(Ti,W)C复合材料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e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粉末冶金方法由于众多优势如近净成型、成分比例易于控制、烧结温度低等而广泛用于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中。然而传统的粉末冶金方法由于较长的保温时间导致晶粒粗大,影响力学性能。微波烧结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烧结技术,克服了传统冶金方法的缺点,具有加热均匀、加热速度快、保温时间短等优点,制备的复合材料晶粒细小,致密度高,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本文采用微波烧结技术制备Al/(Ti,W)C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显微镜(HRTEM)、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硬度试验和抗压性能试验研究了微波烧结温度(500℃,520℃,540℃,560℃)及(Ti,W)C含量(0wt.%,10wt.%(4.04vol.%),20wt.%(8.66vol.%)和30wt.%(13.98vol.%))对Al/(Ti,W)C复合材料宏观形貌、基体晶粒尺寸、增强相分布、孔隙特征、界面结合特征、硬度及抗压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析了微波和金属材料相互作用的机理及第二相强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微波烧结方法可以在较低的烧结温度和较短的保温时间内,制备出致密度较高、晶粒细小、增强相分布均匀的6061Al/(Ti,W)C复合材料。烧结温度和增强相含量对烧结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当烧结温度升高时,Al/(Ti,W)C复合材料致密度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当(Ti,W)C含量增加时,烧结材料的致密度下降。晶粒测量结果表明,引入(Ti,W)C增强相对基体相晶粒长大起到抑制作用,而升高烧结温度晶粒出现长大的趋势。(Ti,W)C/(Ti,W)C, Al/Al,Al/(Ti,W)C界面结合紧密、无缝隙、无明显界面反应。升高烧结温度(520℃升高到560℃)和增加(Ti,W)C含量均使材料的硬度、抗压强度和压缩屈服强度增加,而当温度从500℃升高到520℃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基本不变。,界面结合机理为固态扩散并伴随少量液相烧结扩散。第二相强化机制主要是细晶强化和弥散强化。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对热电现象、热电材料的发展历史、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作了比较详细的综述。 选择了氧化物Ca3Co2O6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它是一个层状化合物,由导电层和隔热层交替
该文采用有限元法(FEM)计算了陶瓷/金属圆柱对接接头中的残余应力场.数值实验中母材选用工程中最常使用的材料AlO和AISI304,中间层材料选用Ti、Ni、Nb、V、W、Mo、Cu.计算结
当前商业化使用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类碳材料,然而不可逆容量大、倍率性能差等缺点制约了这类材料的进一步发展。锂离子电池负极要满足高容量、高能量密度、高倍率
随着玻璃的制造工艺和加工技术的发展,玻璃作为一种常见的辅助材料,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汽车行业,玻璃已成为一种必须材料。科技不断的进步,使得高速、高精度成为玻璃切割加
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活性层和两个电极之间引入界面缓冲层是改善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寻找新的、廉价、可溶液加工、安全环保的界面缓冲层材料对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
学位
在前期制备聚氨酯乳液的基础上,该文系统考察了交联剂的加入方式、品种和用量对聚氨酯乳液稳定性及其胶膜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合适的扩链工艺,通过改变交联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