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农村社会的稳定问题关系到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可以说,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社会秩序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稳定的程度。现代化的推动下,农民作为农村社会的交往主体是如何进行互动?他们的互动对农村社会又会产生什么影响?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秩序问题。笔者认为,农村秩序的获得依赖于农民社会关联的状况,其中包括村庄的内部社会关联和外部社会关联。
村庄的社会关联是村庄秩序获得的一个重要途径。笔者在考察山东省曹县张村的社会关联时发现,村庄内部的基层组织、农村经济组织、镇政府、村庄外部的社会能人以及邻村与村民在村庄中的社会行动改变了村民的交往网络,他们在关系建立上显示出自主性和关系发展的多元性。其中,村庄的内部社会关联是村庄社会关联中最基础的也是联系最紧密的一种关联形式,无论是政治、经济方面的社会关联还是文化、日常生活方面的社会关联,利益和资源都是决定性的因素,这是他们相互交往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村庄的外部社会关联是村庄内部社会关联在空间上的延伸,突破了地域和血缘的限制,除了传统的与邻村的交往、村干部与镇干部的互动,又出现了新的交往形式——与社会能人的联系,这主要是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经济利益是他们交往的基础。笔者认为,村民越来越成为理性交往的经济人,利益是他们联系的基础,他们为了个人的利益理性地与别人建立社会关系,村庄社会关联呈现理性化的特征。村庄的社会关联促使了村庄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影响着村庄秩序的生成和发展。有人会担心,农村社会关联的理性化会带来人与人关系的功利化,纯粹的利益算计会影响到村庄秩序以及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笔者认为,这并不必然引起农村社会的不稳定,针对当前农村社会的现状,笔者认为构建和谐村庄秩序,维持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在农村真正地落实村民自治政策,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其次,组织一些培训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他们应对市场的能力,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第三,帮助农民与农村社会能人加强联系,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到市场信息,合理引导农村的经济发展;第四,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规定非金融形式的运作方法和方式,合理引导和保护村庄内部非正式金融形式的发展,解决农民的融资困境;最后,合理利用当地的本土资源,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的日常生活。笔者认为,通过以上这些措施,才能维持村庄的秩序,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