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疾病谱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很多疾病的发病年龄呈现明显年轻化的趋势,青少年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注。本次研究跟踪、采集某医学高职院校在校学生连续4年的健康资料,分析身高、体重、视力、血压、龋齿发病率等指标,探讨高职护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患病情况及分布规律,探明高职护生青春期后期学生的发育状况和体质变化,为学校卫生部门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护理高职院校的卫生保健和卫生工作决策提供基础性的资料,加强职业院校的卫生宣教和疾病防治工作,增强学生体质,促进青春期健康。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南京市某医学高职院校2014、2015届共1350名高职护生为研究对象,对健康体检指标进行连续4年的跟踪采集,共获得有效样本1188份。健康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视力,龋齿等,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高职护生身高、血压的年龄、性别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进一步比较采用LSD法;高职护生BMI分布、高血压、视力低下率、龋齿发病率的年龄、性别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高职护生BMI与血压的相关性采用偏相关分析。结果:1.高职护生身高的变化趋势及年龄、性别比较,结果显示,高职护生身高呈逐年增长趋势,以入学第二年身高增长速度最快;不同年龄组间高职护生身高的差异连续4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高职护生身高增长趋势的差异在入学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身高年增长速度均高于女性。2.高职护生体质指数分布特征及年龄、性别比较,结果显示,南京市某医学高职院校的高职护生连续4年BMI呈正态分布,学生的BMI处于健康范围;不同年龄组高职护生BMI分布差异连续4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学第三年,男女生BMI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体重和肥胖的男生明显多于女生;入学第四年,男女生BMI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和肥胖的男生明显多于女生,轻体重的女生则明显多于男生;入学第一年和第二年,男女生BMI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高职护生血压的变化趋势及年龄、性别比较,结果显示,高职护生收缩压、舒张压变化不大,在正常范围内;不同年龄组间高职护生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异连续4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高职护生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异连续4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学年男性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女性。4.高职护生体质指数(BMI)与血压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体重组高职护生SBP、DBP均值的差异连续4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体重的增加,SBP、DBP均值均逐渐升高,且超重肥胖组的SBP和DBP均值明显高于标准体重组、轻体重组的SBP和DBP均值;连续4年BMI与SBP、DBP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5.高职护生高血压的变化趋势及年龄、性别比较,结果显示,高职护生高血压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入学第三年上升最快;不同年龄组高职护生高血压的差异连续4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高职护生高血压的差异连续4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每年男性高血压均高于女性。6.高职护生视力低下率的变化趋势及年龄、性别比较,结果显示,高职护生视力低下率呈上升趋势并逐渐趋于稳定;不同年龄、性别高职护生视力低下率的差异连续4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高职护生龋齿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及年龄、性别比较,结果显示,高职护生龋齿发病率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入学第三年龋齿发病率最高;不同年龄、性别高职护生龋患率的差异连续4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南京市某医学高职院校五年制高职护生青春期后期身高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青春期后期男生身高的增长速度快于女生。2.南京市某医学高职院校五年制高职护生青春期后期三、四年级超重和肥胖的男生比例多于女生。3.高职护生青春期后期高血压和体重、体质指数呈正相关的关系,男性青春期后期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女生。4.高职护生青春期后期视力低下率呈上升趋势,随着年级的增长,视力低下率逐渐趋于稳定。5.高职护生青春期后期龋齿的发病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