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齿状突是枢椎椎体上一个向上的齿状突起,与寰椎构成寰齿关节,是寰枢椎稳定和运动功能最重要的骨性中轴结构。齿状突骨折的发病率较高,约占全部颈椎骨折的8%~15%,占颈椎损伤的10~20%,有神经损伤的骨折占6~25%,总的死亡率为3~8%。齿状突的解剖结构复杂、椎体与附件互相重叠、椎管结构隐匿,使得常规X线检查受到限制,且漏诊率较高。多层螺旋CT以其亚秒级连续快速扫描成像、容积数据采集、优良的多轴和三维重建图像,能快速、准确地作出诊断和分型。作者通过对32例齿状突骨折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合文献资料,在Anderson-D’Alonzo分型的基础上,依据临床外科治疗的需要,对齿状突骨折进行了CT三维重建分型。Ⅰ型:齿状突尖端翼状韧带附着部的斜形骨折,约占4%。Ⅱ型:齿状突与枢椎椎体连结处的骨折,占65%。Ⅱ型骨折分可为三个亚型,即骨折线走向为水平方向者为ⅡA型、前上向后下者为ⅡB型、后上向前下者为ⅡC型。Ⅲ型:枢椎体部骨折,这一部分相当于胚胎时期前寰椎与尾侧C2椎体节融合处,占31%。Ⅲ型骨折分为二个亚型,按骨折线位置高者为ⅢA型骨折,骨折线位置低者为ⅢB型骨折。该分型既能明确诊断,又有利于临床医师选择和制订治疗方案。Ⅰ型、ⅢB型骨折稳定性好,行石膏固定2~3个月后骨折就可愈合,即使不愈合也不致于引起寰枢椎严重不稳。ⅡA型、ⅡB型骨折应首选ASF。ⅡC型骨折不宜行前路螺丝钉直接内固定治疗,可选择后路融合术,首选Magrel术。ⅢA型骨折治疗方法同Ⅱ型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