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环境相容性农药制剂成为社会发展的要求,水性基质、粒状缓释、使用方便、功效齐全成为世界农药剂型的发展潮流。农药悬浮剂符合这一发展趋势,在国内外农药剂型中已成为最重要的基本剂型,因此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目前制约农药悬浮剂健康发展的贮存物理稳定性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本论文以乙氧氟草醚为研究对象,从流变学的角度和分散助剂、pH、盐离子对农药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了触变基质在农药悬浮剂中的触变机理,外界因素对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影响。采用的方法是稳态剪切法,粒径测定与Zeta电位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表明,在筛选分散助剂的过程中,将粒径测定与zeta电位相结合,发现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故Zeta电位可作为表征润湿分散剂分散性能优劣的指标。对所选用的触变基质从流变角度分析表明,两种触变基质的悬浮液混合后,混合体系的表观粘度和触变程度都增加。pH通过影响分散助剂的解离来影响乙氧氟草醚悬浮剂分散稳定性。Mg2+的存在能影响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本文采用粒径测定与Zeta电位相结合对25%乙氧氟草醚悬浮剂所需分散助剂进行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多数种类的分散助剂对乙氧氟草醚原药没有很好的吸附作用。水溶性高分子SOPA-270对乙氧氟草醚有比较好的吸附作用。当分散助剂添加量为一定值时,Zeta电位绝对值达到最大值,此时体系达到最佳分散效果。2.本文对MT和HTlc的流变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MT水溶液的流动行为呈假塑性流体特征, 2%-3%(w/w)MT悬浮体系均表现为正触变性,故粒子结构的恢复是以“分散粒子-空间网络结构”的过程进行的。n(Fe):n(Mg)四种比例的HTlc分散体系。发现达到一定浓度时,n(Fe):n(Mg)=1:6的HTlc表观粘度和触变性最大,在所研究范围内HTlc悬浮液随着浓度的增加发生了负触变性—正触变性的转变。3.在mMT/mHTlc不同配比时发现mMT/mHTlc=0.40:1.60(w/w)时体系表现为正触变性,其余比例均表现为负触变性。随着mMT/mHTlc的减小悬浮体系发生了负触变性—正触变性的转变。两种触变基质的悬浮液混合后,混合体系的表观粘度和触变程度都增加。4.介质pH通过影响分散助剂的解离来影响乙氧氟草醚悬浮剂分散稳定性。随着pH的增加,吸附了分散剂的颗粒表面Zeta电位值增大,静电稳定作用增强,pH=8时,分散稳定性最好。而当pH>8时,过多的带相反电荷的小离子压缩颗粒界面的双电层,导致Zeta电位绝对值变小,分散稳定性变差。5. Mg2+的存在压缩颗粒界面的双电层,Zeta电位降低,水悬浮稳定性变差。Mg2+浓度越高,其稳定性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