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也是社会问题,它的表现为精神层面与社会物质等层面生活贫乏等现象,产生贫困的原因在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因素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结果。广西石漠化片区所处的位置偏僻,地形地貌变化多样而且该地区处于恶劣的生态环境中,区域内广布着贫困人口,地方等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相当落后,其的贫困问题非常严重。在扶贫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政府需要解决经济增长动力不强等复杂问题,不断探索减贫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解决广西石漠化片区的贫困问题。实践证明,要有效消除该地区的贫困问题,单纯依靠经济直接补偿或者救济是行不通的,必须要建立新的各级政府主导的扶贫开发协调机制和运行模式,从根本上缓解该地区的贫困问题。因此,研究广西石漠化地区扶贫开发与石漠化治理的结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借鉴生态补偿和贫困的相关理论,对广西石漠化片区进行分析描述,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定量分析研究方法等,对广西石漠化片区生态补偿治理石漠化和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思路基础上,并以广西百色市为例对石漠化地区的生态补偿与减贫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加大对广西的石漠化治理力度,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农业,恢复生态环境不仅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而且是保障石漠化片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当地农村居民实现增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支撑,更是百色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社会的前提。文章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的研究概述,研究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文章的创新点等内容。第二部分主要是对生态补偿的相关知识和机理的描述,给出国内外对生态补偿相关方面的知识和理论基础,并分析生态补偿的机理。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广西石漠化片区的石漠化现状和扶贫现状,同时分析了广西石漠化治理的实践。第四部分实证分析,利用多元回归分析的办法对百色石漠化贫困地区十二年来在利用生态补偿的措施对扶贫效果的影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第五部分是针对第五章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并对此给出对生态补偿扶贫的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