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一些优质企业纷纷寻求海外上市,并造成了一波海外上市的浪潮。但是中概股在海外的估值偏低始终是这些海外上市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浑水等机构对中概股企业的恶意做空,让一些中概股企业对海外市场失去了信心。而另一边,我国的经济日新月异,资本市场逐渐完善,国家大力支持创新企业,相继出台了政策来支持这些企业的发展,让许多中概股企业看到了希望,纷纷寻求回归。进行私有化的中概股近几年逐渐增多,但是能够成功回归我国资本市场的企业仍占少数,回归成功的企业大多选择的是资产重组借壳上市的方式,但是这也让市场壳价格逐渐攀升,大大增加了回归的成本,让经历过VIE结构拆除的中概股企业望而却步。药明康德成立于2000年,从事医药外包服务行业,2007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并被称为“华尔街第一次为中国头脑买单”。但是即使药明康德在美股沉浮8年,期间成功并购了许多行业内的优质企业、在不断的在扩大业务板块的情况下,且2015年展现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后,企业股价不升反降,让药明康德下决心私有化。2015年末,药明康德成功完成私有化退市,同时,我国政策大力支持医药行业的发展,助力“独角兽”企业的成长,为药明康德的回归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2018年5月8日,药明康德经过了一年半时间,成功在A股上市,成为第一家中概股通过IPO回归的企业。药明康德的回归,并非整体上市,而是“一拆三”分拆上市:药明康德将子公司合全药业分拆到新三板上市,分拆板块业务药明生物至港股上市,主体药明康德5月在A股上市后,同年12月在港股上市。本文将对药明康德私有化及分拆上市的过程进行介绍,并对药明康德的回归动机进行研究。本文还对药明康德的分拆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同期回归整体上市的企业,得出结论:药明康德的分拆上市,首先大大缩小了私有化的体量,降低了私有化的成本,同时分拆出的子公司合全药业也在主体药明康德后期贷款担保以及上市资金问题上提供了帮助,其次分拆后的各个部分能够在不同市场进行融资,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扩宽了企业融资渠道。本文着重分析药明康德分拆上市的效应,包括市场效应、融资效应、经营效应以及管理效应四个方面。分析后认为:从股价来看,分拆后每一个主体的股价都不断攀升,获得了投资者的青睐。但是通过事件研究法,发现药明康德的分拆上市并未对药明生物产生超额收益率;从融资效应来看,药明康德通过分拆上市改善资本结构,并提高了公司整体的融资能力;从经营业绩来看,药明康德的盈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有所提升,为了实现公司业务的扩展,研发能力的提升,前期投入也较大,所以从短期来看营运能力下降,但是药明康德的发展能力还比较强劲,仍需要再进行长期的数据分析;在上市之后,药明康德,合全药业纷纷推出激励机制,从短期来看效果较为良好。最后本文认为药明康德此次“一拆三”IPO回归,是非常值得其他中概股企业借鉴的。中概股企业应该结合自身情况,把握国家政策优惠,找到适合自己的回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