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对比纯钛、纳米钛酸钙、羟基磷灰石三者的生物相容性,为钛酸钙涂层钛合金材料作为新型体内植入物的可行性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1.MC3T3-E1细胞的传代培养,待细胞培养稳定后,将实验材料与细胞一起复合培养。2.将实验材料分成三组,A组(无涂层钛板TI);B组(羟基磷灰石涂层钛板HA-TI):C组(钛酸钙涂层钛板CTO-TI)各60片灭菌备用。3.采用成骨细胞Calcein-AM+PI+DAPI的荧光染色、MTT法成骨细胞活性测定,来评价成骨细胞粘附与增殖。4.采用成骨细胞肌动蛋白(actin)+β微管蛋白+DAPI的免疫荧光染色、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来评价细胞的分化与成熟。5.采用成骨细胞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材料表面细胞生长的扫描电镜观察,来评价成骨细胞的成骨钙化能力。6.数据用x±s表示,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E),多个样本均数间的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成骨细胞Calcein-AM+PI+DAPI的荧光染色、MTT法成骨细胞活性测定提示:随着时间的延长,B、C组材料比A组更加有利于细胞的增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材料比较,两者对细胞毒性相差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采用成骨细胞肌动蛋白(actin)+β微管蛋白+DAPI的免疫荧光、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提示:随着时间的延长,B、C组材料比A组更加有利于细胞的分化与成熟(P<0.05);B组与C组材料两者之间相差不大(P>0.05)。3.成骨细胞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材料表面细胞生长的扫描电镜观察提示:B、C组材料比A组更加具有成骨矿化能力,促使骨细胞成骨钙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材料比较,两者成骨能力差别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合金表面纳米级钛酸钙涂层后的材料无明显细胞毒副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成骨等方面与羟基磷灰石相近,为其作为生物材料植入体内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