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文学界出现了米哈伊尔巴赫金研究热的现象,这位具有超高关注度和影响力的文艺批评家开创了文学批评的一个新视角,那就是他提出的复调小说理论。这一理论当下在欧洲乃至世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巴赫金在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时,将音乐术语“复调”移植运用到对陀氏小说的评价中。他把小说分为独白小说和复调小说两种类型,认为西方传统小说基本上都是独白小说,这类小说只有作者自己的声音。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则开启了小说创作的一个新的阶段,“复调小说”这种小说形式突破了单一文本的限制,汇集不同的声音成为一个更富表现力的复合体,这样不仅有利于作品思想的表达,多重声音的交叠发声也更能体现作品的思想深度。巴赫金提出的复调小说理论无论在小说的艺术思维方面,还是在小说表达方式方面都带来了重大的革新。这一理论为我们理解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小说理论与文学批评方法本文共分为三部分。首先第一部分对巴赫金的复调理论进行基本的阐释,让读者对复调理论有个基本的了解,将复调小说与独白小说进行对比,梳理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分析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对传统小说理论体系的冲击与突破,并对复调理论出现的的原因进行追根溯源地研究。第二部分对复调小说理论进行深入地探讨与研究,复调小说理论的审美内涵究竟是什么,复调小说理论建构的基础是对话。而复调理论最独特的也是最有争议的观点就是主人公的独立意识,我们要对主人公的平等对话和独立意识进行分析。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小说的“未完成性”,这也是巴赫金另一个有价值的理论。第二部分分成三节进行讨论,每节的内容都是复调理论的重点内容。第三部分则是对巴赫金的复调理论进行客观的评价,同时论述了复调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以及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我们不仅要看到巴赫金复调理论的创新之处,还要分析探讨理论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复调理论的发展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