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的英译

来源 :西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大,国际地位随之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中国。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向国内外传播党和国家领导人执政理念、发展目标和政策方针的重要政治文件,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其中,中国特色政治词汇蕴含了独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文化特色,表达了中国社会特有的政治理念,同时反映了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能够帮助世界各国全面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状态。其翻译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对外交流合作,进而影响我国的国际地位及国家形象。因此,《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的英译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创新价值。目前,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的翻译己成为学界一大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大多从功能对等论、顺应论等视角探究其翻译。而生态翻译学作为一个全新的翻译理论,是生态学与翻译学的结合,其将“翻译生态环境”、“翻译适应和选择”、“译者中心”、“三维转换”、“整合适应选择度”等概念引入翻译研究当中。生态翻译学的出现为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以2017年至2019年三届《政府工作报告》的中文和英文版本为语料,从中提取中国特色政治词汇作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基础,从生态翻译学的翻译方法“三维转换”入手,通过大量实例来分析和研究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经过案例分析,本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断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并对翻译策略和方法做出相应的适应性选择。同时译者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上对译文做出了适应性选择转换,兼顾了语言形式、文化内涵与传播意图,达到了较高的“整合适应选择度”。通过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的译例分析,本研究试图表明,生态翻译学理论在分析和阐释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翻译研究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解释力。
其他文献
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音乐教育常常是老年培训机构中最受学员欢迎的课程之一,音
<正>1958年,中国兴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人民公社最终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在以色列,有一种被称为“基布兹(KIBBUTZ)”的农业合作组织,规模虽没有中
十九大将社会治理在共建共享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共治的思想。高校青年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的重要主体,参与到社会治理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出现了青年志愿服务者对志
近年来,我国移民呈现出移民回流的新趋势。本文试通过“推拉模型”分析,从加方推力、中方拉力及移民自身三个方面分析加拿大移民回流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对策,让国家移民政
我国目前总体的医疗环境和条件仍不容乐观且卫生医疗资源总量严重缺乏。为了能够有效地缓解这一现象,国家大力鼓励一些优秀的民营资本向医疗领域发展。由于民营医院相比公立
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流动人口数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急剧增加,其结构也由过去的个体型转向家庭型,并引发了流动儿童问题等社会问题。本文以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
多少年以来,我们评价一个教师上课好坏的标准是课堂的安静程度。如果听到哪个教室里有讲话声,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会诚惶诚恐,担心学生大乱。这种对学生声音的惧怕心理,深远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