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1940---)的小说《中国佬》自1980年面世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获得了1981年度美国全国图书奖和普利策文学奖提名。这部作品讲述了四代华人移民的历史。本论文借用新历史主义理论中“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概念,从历史事实与文学文本互动交融这一角度探讨该作品如何再现华人移民史和“颠覆”美国白人主流意识形态。本论文共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汤亭亭的生平和作品。然后介绍本论文的理论框架,包括新历史主义对于历史和文学的重新定义、蒙特罗斯的“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等。这些新历史主义理论与本论文所要阐述《中国佬》里历史与文本交融这一主题有着紧密、内在的联系。第二部分从文本的历史再现概念对主题进行阐释。文学不仅是历史事实和社会环境的反映而且是主动参与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建构。这部分选取《中国佬》中涉及的几个重要历史事件----金山梦、入美的不同方式、太平洋铁路建设、1882年排华法案和越南战争来重构华人移民史的历史氛围。第三部分论述小说历史的文本性。历史不能完全客观重现,人们只能通过文本来了解真实的历史,因此汤亭亭以“说故事”的方式将互不关联的故事、传说和民间逸闻串联起来,抗衡性别歧视和种族主义;重造东西方神话和对有限的历史进行文学加工使历史事实重现并颠覆主流意识。在汤亭亭的这部作品中历史事实和文学文本的互动交流赋予了《中国佬》错综复杂的互文性,并使其走向神话和诗学。并且其中虚构故事在不断地故意干扰历史,从而使读者更能深刻体会到华人移民的血泪史和对白人主流历史的颠覆。这也是第四部分将要论述的内容。最后本论文是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对该作品进行诠释,在蒙特罗斯充满悖论的“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概念下探讨汤亭亭如何重绘了美国华人的移民史,颠覆了美国白人的主流意识形态。她力图向读者呈现华人移民的艰辛、白人种族主义对华人惨绝人寰的迫害以及华人对建设美国所做出的贡献。作为描述华裔奋斗史的代表作品之一,该书的价值之大,文学地位之高,其思想性和艺术性仍然有待于读者的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