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采用改进的液相化学还原法和光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颗粒(Ag NPs),并用SEM,TEM,EDX进行表征,对不同浓度、不同粒径的纳米银颗粒进行抗菌性能测试与表征,并推测可能的抗菌机理,以及对纳米银颗粒的安全性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和溶血性实验。根据以上研究,将研究成果归纳如下:(1)改进的液相化学还原法和光化学还原法可以制备浓度2.02×10-5 mol/L~16.16×10-5mol/L,粒径10~40 nm的纳米银水溶液。SEM和TEM的表征结果显示: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得的纳米银颗粒呈球形和树枝状,低粒径下分散较均匀;光化学还原法制得的纳米银颗粒均呈球形,粒子间呈单层分散,分散度较好。(2)选用大肠杆菌、海洋弧菌和金色葡萄球菌为实验菌种,对用不同浓度、不同粒径的纳米银颗粒进行了抗菌性能测试与表征。抑菌圈法和抗菌琼脂培养实验表明本文制备的纳米银溶液都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大肠杆菌和海洋弧菌抑菌最佳浓度均为12.12×10-5 mol/L,最佳粒径为20~25 nm;而金色葡萄球菌抑菌则为8.08×10-5 mol/L和10~15 nm。纳米银对金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要优于大肠杆菌、海洋弧菌。菌体的细胞形态和结构的SEM结果表明细胞膜可能被破坏了。(3)研究了纳米银针对烟曲霉AF293和烟曲霉的耐药菌Gra04抗菌效果的影响及抗菌机理。本文制得的纳米银颗粒对AF293和Gra04均具有优异的杀菌效果。尤其是浓度8.08×10-5 mol/L和4.03×10-5 mol/L的纳米银对二者的抑菌率达到了100%,说明能完全抑制所有真菌孢子的生长。通过DIC显微镜观察,纳米银通过破坏孢子的蛋白质,引起蛋白质变性,进一步引起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破裂。(4)急性毒性实验中,注射量为100μL的纳米银溶液被加入时,对小鼠内脏重量、体重以及组织切片几乎无影响;在生化指标方面,所有生化指标在注射量为0.1μL时恢复正常。结果显示,纳米银在高剂量时对生化指标仍具有一定影响,如何降低其影响将是未来的重点工作之一。另外,溶血实验显示,纳米银溶液注入2.77μL时不会发生溶血现象。这将为未来纳米银制品直接和人体血液接触时使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