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脑血栓患者在发病后不同时期血清中溶血磷脂酸(LPA)及酸性磷脂(AP)水平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89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在不同时间(7天、7天到1月、1月到18月)分别测定患者血清中的LPA和AP水平,并记录患者同时间(7天、7天到1月、1月到18月)的胆固醇、LDL、甘油三酯水平,与24例健康组对照,研究发病不同时间患者LPA、AP水平的差异性及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病人是否具有差异。结果:1.脑血栓形成组较正常组LPA、AP水平在7天内升高(F=13.437,P<0.01;F=15.692,P<0.01),在7天到1月LPA、AP亦高于正常(F=13.372,P<0.01;F=9.347,P<0.01),此后LPA、AP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F=2.446,P=0.226>0.05;F=0.383,P=0.158>0.05)2.脑血栓组及对照组LPA、AP与胆固醇、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组间相关性比较:发病7天内LPA F=0.720,P=0.543> 0.05; AP:F=1.323,P=0.272>0.05;发病7天到1月LPA F=0.720,P=0.543> 0.05; AP F=0.720, P=0.543>0.05;发病1月到18月;LPA F=1.862,P=0.142> 0.05; AP F=4.032,P=0.110>0.05)。结论:LPA、AP可以作为脑血栓形成患者预警因子,能够反映患者血液是否处于血栓形成的起始状态,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高低密度脂蛋白及高血脂病人溶血磷脂酸水平高低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