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旋聚乳酸/磷酸三钙复合材料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anzhiji76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混旋聚乳酸(PDLLA)/磷酸三钙(TCP)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愈合过程,探讨其作为下颌骨缺损修复替代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在60只大鼠一侧下颌骨体部形成下颌骨缺损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PDLLM/TCP复合材料充填组、纯PDLLA充填组及空白对照组,其中空白对照组缺损区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2、4、8、12、16周分批处死大鼠,取下颌骨观察缺损部位愈合情况,并行X线摄片,组织学切片观察。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骨缺损修复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骨钙素(osteocalcin,OC)、骨桥素(osteopontin,OPN)及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等非胶原蛋白的表达。 结果:PDLLA/TCP复合组术后1周时1例下颌骨自缺损部骨折,术后2周时PDLLA组有2只动物出现炎性包块,第3周检查形成瘘道,其余大鼠切口均正常愈合。组织学观察显示PDLLA/TCP复合组及纯PDLLA组早期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形成和炎性细胞浸润,随后新生的纤维组织将材料分隔成块状,缺损区出现大量新生骨岛,同时可见丰富的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PDLLA/TCP复合组新骨形成速度稍快于纯PDLLA组,空白对照组新骨形成数量显著少于各材料充填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发现,无论材料充填组或是空白对照组,术后2周均能在缺损区附近组织检测到TGF-β1、OC、BSP和OPN的高水平表达,材料充填组阳性表达一直持续到8周以后,16周时仍能检测到弱阳性表达,空白对照组表达强度减弱较快,8周后基本呈阴性表达。 结论:PDLLA/TCP复合材料及纯PDLLA有较强刺激成骨的作用,降解吸收过程与骨修复过程基本一致,植入下颌骨缺损后,可引起缺损区附近组织TGF-β1及OPN、OC、BSP等非胶原蛋白持续阳性表达,对下颌骨缺损修复有利。且PDLLA/TCP复合物较纯PDLLA更适合下颌骨缺损修复。
其他文献
目的:分离、培养、鉴定小型猪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研究其生物学特性,观察维甲酸(Retinoic Acid,RA)对小型猪PDLSCs成骨作用的影响,与传统诱导剂地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