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证券化产品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的创新工具,使得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被转变为能够在二级市场流通的证券,通过风险转移和分配帮助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进行融资。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首次问世,资产证券化就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起步较晚,由于资本市场发展并不完善,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也几经波折。但是自2012年我国重启资产证券化业务以来,资产证券化产品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加,交易参与方和投资者日益多元化,资产证券化作为直接融资工具在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也日益上升。能够对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准确定价,对于市场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重要分支,其发起人是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不同于以往研究只集中于某一只CLO产品的定价分析,本文选择2016年-2018年发行的基础资产为企业贷款的61只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行利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首先利用KMV模型估计出资产池中基础资产各自的违约概率,并结合Gaussian Copula和student t Copula函数估计出产品各优先级的违约时点。根据无套利理论计算出产品各优先级共计139个理论信用价差。然后将产品各优先级的发行利率作为被解释变量,理论信用价差作为控制变量,发起机构自身的信用水平、产品的外部评级、资产池的地域和行业集中程度、以及产品的到期期限等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建立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探究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定价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产品的外部信用评级和理论信用价差对于产品发行定价的影响非常相似。在控制了理论信用价差后,银行首单产品发行、资产池的行业和地域集中程度、以及产品的到期期限等因素仍然显著影响了产品的发行利率。而由于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交易结构所带来的风险隔离,发起人即银行自身的信用水平对于产品发行利率的影响并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