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监狱建筑长期存在着分布失衡,位置偏僻,关押能力不足,设施不完善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监狱的发展,并影响了刑法贯彻和人权保障。2001年以来,我国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明确提出了监狱布局调整的说法,对监狱的选址布局,押犯规模,功能区划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由于监狱布局调整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许多新建监狱仍旧沿用分离式的规划模式,造成了监狱管理不方便,安全隐患大,部分建筑空置率高,外部空间单调等问题。而组合式的监狱规划模式正在探索阶段,在功能完善方面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杨凌监狱是我省正在兴建的一座大型监狱,戒备等级为中度,计划在建成后将两座地理位置偏僻的监狱中的犯人送至杨凌监狱看管。在杨凌监狱的设计中我们不再以传统的劳动区、居住区、教学区作为划分,而是根据管理模式,充分结合监狱管理制度,以分监区为单位来布置功能,将居住、劳动改造以及教育活动的功能进行合并,形成多功能的监管改造楼,作为监狱的组成基本单元。这种方式减少了犯人的大规模聚集和长距离室外活动的几率,从而减少了安全隐患,有利于科学管理。另外,随着我国监狱行刑理念的调整和对安全管理的要求的加强,对于监狱建筑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监管改造楼的功能更趋多样化。本文在我国监狱行刑理念日趋人性化,管理更加科学严格的发展时期,对监狱建筑与管理要求进行调研,在查阅学习大量相关资料的同时,走访不同类型的监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对多座监狱的实地走访、对各方人员的访问及问卷调研对课题开展研究,并以调研所了解到的实际需求来指导设计,运用到杨凌监狱的设计中。本文的研究方法具有典型性与普遍性,其思路可以为新建的中度戒备监狱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