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纵向序贯研究:1)建立正常孕期相关常规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参考值范围;2)根据有临床意义的孕期相关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范围,建立孕周相关参考值范围。
方法:将2005年4月至2005年9月期间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孕10-14周,无分娩史的单胎孕妇242例作为候选研究对象。分别在孕10-14周、20-24周、30-34周及产后12周进行产科门诊检查的同时行PT、INR、APTT、APTT比值、PLT、MPV、Fg和FDP等常规凝血指标的检测。将整个孕期、分娩及产后临床过程及新生儿均无异常的孕妇155例纳入作为正常妊娠妇女组。选择同期来同一医院门诊健康体检的非孕妇女53例为非孕对照组。孕期相关的凝血指标的变化用Wilcoxon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参考值范围分别用中位数和第2.5和97.5百分位数区间确定。对于孕期相关的变化中有临床意义的凝血指标,利用曲线拟合方法建立孕周相关的变化曲线函数,从而建立孕周相关的参考值范围。
结果:
1)与非孕对照组比较,正常妊娠妇女随着孕周的增加,Fg和FDP浓度逐渐增加(p值均<0.05,且有临床意义),至妊娠晚期达最高。APTT和APTT比值则逐渐缩短(P<0.05,无临床意义);PT和INR仅在孕中期有显著缩短(P<0.05,无临床意义);PLT水平虽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MPV在整个妊娠期间无明显变化(P>0.05)。
2)孕期相关的PT的参考值范围分别为11.8(10.6-12.9)、11.5(10.5-12.5)和11.6(10.7-12.7)秒;INR为0.94(0.84-1.03)、0.90(0.82-1.00)和0.91(0.84-1.00);APTT为28.7(23.0-27.1)、26.9(22.9-33.4)和26.7(22.6-32.8)秒;APTT比值为1.01(0.84-1.23)、0.94(0.82-1.14)和0.91(0.77-1.10);PLT为151(77-256)、144(73-255)和138(78-241)10<9>/L;MPV为12.6(10.1-15.1)、12.6(9.7-14.5)和12.6(9.6-14.5)fl:Fg为360(274-515)、368(270-556)和421(271-598)mg/dl,FDP为2.76(1.69-4.01)、3.30(2.02-6.21)和4.35(2.56-9.88)ug/ml。
3)孕周相关的Fg参考值范围以拟合曲线方程表示为:Fg中位数=0.3182孕周<2>-10.338孕周+430.57Fg第2.5百分位数=0.0253孕周2+2.964孕周+192.37Fg第97.5百分位数=0.2005孕周<2>-073孕周+437.82孕周相关的FDP参考值范围以拟合曲线方程表示为:FDP中位数:1.9881e<0.0240孕周>FDP第2.5百分位数=1.1555e<0.0241孕周>FDP第97.5百分位数:2.4658e<0.0284>孕周。
结论:
(1)正常妊娠妇女孕期相关常规凝血指标的变化提示妊娠过程存在一过性的生理性高凝状态,主要表现为凝血系统活性增加,特别是Fg的含量的增加。同时,FDP伴随Fg的升高而升高,又没有PLT的消耗,提示机体可能通过增加纤溶系统活性控制Fg的含量处于一个高水平又不至于出现微血栓形成。
(2)在所研究的常规凝血指标中,只有Fg和FDP随孕期的变化不仅有统计学意义,更有临床意义。所以,建立孕周相关的Fg和FDP参考值范围,对产科医生临床决策有重要的意义。PT、INR、APTT和APTT比值随孕期的变化虽有统计学意义,但没有临床意义,PLT和MPV随孕期没有变化,他们都可以采用正常非孕妇女的参考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