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超数排卵和体外受精技术的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y136317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以41只雌性新西兰白兔为实验素材,采用FSH+hCG激素组合进行超排处理,比较了FSH不同总剂量,季节,以及递减法与恒量法肌注对超排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获能液,培养液,培养液中L-谷氨酰胺添加量及卵龄对兔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和受精卵体外发育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卵龄对显微授精的影响,比较了显微授精与常规体外受精效果,结果如下:1.不同FSH总剂量超排结果显示,60单位与100单位试验组平均排卵点(分别为36.13±8.13个/只和39.00±9.17个/只),平均回收卵子数(分别为28.88±6.71枚/只和30.67±7.71枚/只)均显著高于40单位试验组(分别为25.83±4.07个/只和19.50±4.42枚/只,P﹤0.05)。但三者卵子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5.48%,79.93%和78.63%)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2.春季无论平均排卵点(39.00±9.17个/只),平均回收卵子数(30.67±7.71枚/只)还是卵子平均回收率(78.63%)均显著高于秋季(21.58±7.10个/只,15.17±4.97枚/只,70.27%,P﹤0.05)。3.用恒量法和递减法给母兔注射相同总剂量的FSH,两者之间超排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4. DM-His法的8-16细胞百分率(13.3%)显著高于DM法与His法(分别为3.4%和3.3%,P﹤0.05)。DM法,His法及DM-His法三种获能方法总的卵裂率(分别为51.7%,38.3%和41.3%)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以DM法效果好些。5.卵龄14-15h的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卵裂率(41.3%)和8-16细胞百分率(13.3%)均显著高于卵龄16-17h卵母细胞(分别为25.0%和2.9%,P﹤0.05)。6.在培养液TCM-199 + 10%FBS中添加L-谷氨酰胺对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及受精卵体外发育具有促进作用,但随着添加量的增加作用减弱,以0.5mmol/L添加量效果最好。7.培养液DMEM + 10%FBS实验组卵裂率(55.4%),桑椹胚百分率(21.7%),囊胚百分率(6.5%)均显著高于TCM-199 + 10%FBS组(分别为41.3%,6.7%和0)以及RM-199组(分别为37.9%,5.7%和0,P﹤0.05);培养液RM-199组8-16细胞百分率(25.3%)显著高于TCM-199 + 10%FBS组(13.3%,P﹤0.05)。8.卵龄19-20h卵母细胞显微注射后,注射卵形态正常率(30.4%)显著低于13-14h和16-17h卵母细胞(分别为61.9%和64.6%,P﹤0.05),19-20h卵母细胞显微注射后卵裂率(42.9%)显著高于13-14h卵母细胞(19.2%,P﹤0.05)。9.常规体外受精卵裂率(41.3%)显著好于显微授精(22.9%)和孤雌激活(3.8%)结果(P﹤0.05),显微授精卵裂率显著优于孤雌激活卵裂率(P﹤0.05)。
其他文献
本实验以扬州鹅为素材,对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组部分序列进行了克隆、测序,并用PCR-SSCP的方法对其多态性进行了检测。主要结果如下: 1.得到了鹅IGF-Ⅰ基因的5
本试验以梅花鹿二杠茸为研究材料,通过组织学解剖,取得鹿茸的间充质,经过胰酶消化,培养鹿茸间充质细胞,成功构建了鹿茸间充质细胞的cDNA文库。用TRIZOL提取鹿茸间充质细胞总R
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长度在22个核苷酸左右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它们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它们可以通过与序列互补的靶基因mRNA结合,从而在转录后水平对靶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