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螟田间种群对CrylAb与Cry1Ca耐受性监测及两毒素复配的协同作用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hhmao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化螟是水稻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抗虫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为二化螟的防治提供了新策略,但是二化螟对转Bt抗虫稻的抗性风险是制约其应用的关键因素。因此,了解现阶段二化螟田间种群耐受水平,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宜的抗性治理策略,对于未来转基因水稻的可持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F1/F2代检测与诊断浓度相结合的方法对于二化螟田间种群进行耐受性检测,明确田间二化螟种群对转Bt抗虫稻耐受性水平,为高剂量/庇护所策略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通过不同比例Bt蛋白混合对不同室内筛选种群的毒力效应,为双基因策略对二化螟抗性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二化螟出间种群对Bt蛋白耐受性监测:2012-2014年,在广西兴安地区用Cry1Ca对420个单雌家系进行了检测,用Cry1Ab对203个家系进行了检测;2013-2014年,在福建福州地区用Cry1Ca共计检测172个单雌家系,用Cry1Ab检测了共计74个单雌系。三年间,广西兴安地区均未检测到二化螟Cry1Ca和Cry1Ab的耐受家系,而福建福州地区两年来均未检测到Cry1Ca耐受家系,但仅检测到1个Cry1Ab耐受家系。该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兴安地区与福建福州地区的二化螟对Bt耐受性均处于较低水平,且其耐受性水平随时间无明显变化。通过对广西兴安与福建福州田间种群F1代幼虫在Bt(Cry1Ab,Cry1Ca)饲料相对平均发育级别比较发现:不同Bt种植历史对二化螟田间种群Bt抗性进化速率影响显著。  2、Cry1Ca和Cry1Ab混配研究:将Cry1Ab与Cry1Ca按不同比例混合,分别对室内敏感种群、Cry1Ca和Cry1Ab筛选种群进行毒力测定发现:混合Bt对于敏感种群、Cry1Ab筛选种群均表现为1.30-2.85不等的毒力增效作用,但是对于Cry1Ca筛选种群在部分比例混合时表现出毒力增效效应,但在部分比例混合时则表现为拮抗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本研究一方面了解二化螟田间种群对Cry1Ca和Cry1Ab的耐受性水平,为二化螟的抗性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高剂量/庇护所策略必须在抗性基因频率非常低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实施);另一方面不同比例Bt蛋白混配的增效作用可为研制新型复合抗虫Bt水稻提供借鉴,为实施双基因/多基因的害虫抗性治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一种世界性的园艺作物上的主要害虫,可为害蔬菜、花卉和果树等多种作物。目前对于西花蓟马的防治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
目的:观察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高危孕产妇中的实施及效果.方法:对本院2014年8月—2016年9月间产科接诊的60例高危孕产妇实施分组护理,共分两组,对照组实施产科基础常规
Wolbachia是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及线虫体内的胞内共生菌,可以通过寄主卵的细胞质母系遗传给后代。Wolbachia不仅可以调控寄主的生殖方式(主要为胞质不相容、孤雌生殖、雌性化
世界农药的变化主要源于环境保护对农药的要求。现代杀虫剂在高效控制害虫危害的同时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多杀菌素和毒死蜱是农业生产上广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