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胆道癌发病明显升高,胆囊癌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诊断时常常已经是晚期,预后非常差。胆囊癌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棘手难题,近年来诊治方面没有明显进展。开展胆囊癌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提高胆囊癌的诊治水平是胆道外科十分迫切的任务。胆囊癌早期转移是恶劣预后的主要原因。运用合适的研究模型,寻找胆囊癌浸润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是对胆囊癌深入了解到进一步干预治疗的有效途径。由于缺乏合适的研究工具,国内胆囊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既不系统也不深入。前瞻性、试验性研究较少,深度和广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肿瘤的研究水平。总之,胆囊癌由于预后恶劣、发病率逐年增高,应该对其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研究的重点。建立合适的体内外研究模型,研究肿瘤进展的分子机制,开发有效的化疗药物等几个方面是胆道肿瘤基础研究的方向。第一部分 系列胆囊癌模型的比较肿瘤的动物模型和细胞系是开展实验研究的必备条件,对于胆囊癌的基础研究开展,这种需求显得尤其紧迫。我们尝试自建同时引进胆囊癌实验模型,为了深入了解已经掌握的胆囊癌研究模型的生物学特性,我们对比了不同胆囊癌细胞系的形态学、生长、成瘤性等方面差异,并对比研究了不同胆囊癌体内实验模型在移植肿瘤生长、组织学、部分肿瘤相关蛋白的表达等几个方面的异同。几个胆囊癌模型生长和成瘤稳定,可以用于胆囊癌相关体内外的实验研究。Met、P53、erbB2蛋白和TERT在四种胆囊癌裸鼠皮下移植瘤中表达均为阳性。三个细胞系中G的生长速度最快,运动侵袭能力最强。T1和T2分别来源于同一个病例的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的淋巴结,后者有更强的运动和侵袭能力。由于细胞系的异质性较肿瘤组织小,T1和T2适合在去除遗传背景的有利条件下进行对比,来研究胆囊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我们进一步用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这两个细胞系基因表达的差异。共检出2倍以上表达差异基因261个。根据不同功能将基因分为15类,去除重复后T2/T1下调69个,三倍以上差异14个;T2/T1上调81个,三倍以上差异17个。经过RT-PCR的进一步验证,芯片结果可靠。胆囊癌的转移是多步骤、涉及多种基因的过程;芯片的初筛结果为深入研究胆囊癌转移机制提供了线索。第二部分HGF/SF-c-Met通路在胆囊癌进展中的作用 <WP=6>Met基因蛋白产物与其配体SF/HGF相结合而激活其下游的信号传导通路,与多种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相关。SF/HGF-c-Met通路的激活对肿瘤转移有着近乎全过程的促进作用。我们检测了Met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以慢性胆囊炎和胆囊腺瘤为对照,取肝移植供体胆囊标本作为正常对照。免疫组化(En Vision 二步法)结果显示Met在肿瘤组织和对照组的正常胆囊上皮和良性疾病胆囊上皮中均有表达,但是在肿瘤组织中表达较强,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我们还观察了不同浓度梯度的HGF对胆囊癌细胞生长和运动侵袭能力的影响。在本研究所设浓度范围内,HGF能明显刺激肝癌细胞的生长,但是对胆囊癌细胞系的生长促进作用不明显;HGF对G迁移运动和侵袭能力有诱导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效应。本研究提示了Met过度表达与胆囊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HGF-c-Met通路的激活在胆囊癌转移过程中起了一定作用。第三部分 格尔德霉素对胆囊癌的体外治疗作用GA类药物是近年来抗肿瘤药物开发的热点之一。我们研究了GA和17AAG对胆囊癌细胞生长、运动和侵袭的影响及化疗增敏作用。MTT细胞毒实验显示GA和17AAG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有效浓度(IC50)在20μM水平;1μM GA对胆囊癌细胞迁徙运动和侵袭能力抑制作用不明显,但是可以抑制HGF对G运动迁移和侵袭能力的诱导作用,差别有显著性。1μM GA和17AAG能够增加5-FU、MMC、ADM的药物对G生长的抑制作用,有明显的增效作用。GA和17AAG可能成为胆囊癌化疗和抗转移的有效药物及化疗增敏剂。结论:胆囊癌的转移是多步骤涉及多基因的过程;HGF/SF-c-Met通路的激活在胆囊癌进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GA类药物应用于胆囊癌的治疗有望产生显著的疗效并能很快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