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课程体系发生重大变革,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教法理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而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作为“教师之师”的教研员将面临更新的挑战。笔者认为教研员应从课程指导力、再研究学习、信息技术运用等层面提升自己的素养。另外还有值得思考的问题:郊区教师教研涉及人数多、差异性大,如何提高教研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这实际上也是提高郊区教研员素养的又一方面,也是提升当前郊区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教研员必须努力求得素养的相应发展与提高,这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等,以国外“教研员”现状概述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进行分析和整理,同时了解国内教研员传统工作模式,找出可以借鉴的办法,进行启发思考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特别是郊区教研员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在实践研究部分,笔者阐述了教研员需具备课程指导力的素养、再学习研究素养、教研活动与信息技术运用的整合的素养。同时又论述了提高这些素养的途径,其中包括教研员对教研工作的反思能力的培养、教研培训活动组织形式、探索建立以郊区为本的有效教研示范区域(以松江区为例)。这样可逐步破解农村学校校本教研难的瓶颈,促进郊区教育的均衡优质化发展、促进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满足教师发展需要。加强郊区联动教研,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机制,不仅有利于在整个郊区营造一种浓厚的教研氛围,而且搭建了一个有利于每位教师共同成长和发展的平台,全面提升郊区教学研究质量。在结论部分,本人通过对教育行政部门、郊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提出建议,健全教研网络、理顺郊区教研室职能,建立对教研工作督导与评估制度。建立教研员准入制和任期制,要建立引得进、留得住、送得出的教研员竞争上岗机制,保障教研员队伍的素质,逐步完善对教研员工作的评价制度。教研员本身应从增强郊区各校校长对基层学校教研的领导力、健全并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加强教研组建设、指导校本教研应注重研究,讲究实效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