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现阶段农村的整体环境仍然处于贫困落后状态,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不但没有因为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逐渐缩小,反而日益扩大。为了缩小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彻底改变我国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面貌,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先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民,特别是要培养一批掌握一种或几种实用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他们的模范示范作用,来带动整个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与开发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本研究以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探讨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具体涵义、特征、分类以及农村实用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吉林省农村实用人才现状进行了深入地实地调查研究,获得了丰富、可靠的调研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归纳出我省农村实用人才目前存在着总量偏少、学历层次偏低、高科技人才缺乏、产业结构不合理、培养渠道不通畅以及年龄偏大、女性比例偏小的问题;同时对制约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存在着对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对其资源开发的管理不够完善两方面的问题。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该是农村实用技术的研发主导者,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并开展针对农民的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培养手脑并用的大量农村实用人才。然而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吉林省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这样的情况如果长期发展下去,对我省农村实用人才的队伍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我们有必要以农民教育为着眼点,以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为研究对象,针对我省农村实用人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与之相应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对策。本研究针对吉林省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急需改革的四大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其中包括要重视和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立法、加大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重点发展针对成年农村实用人才的教育培训、加强农村职业学校自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