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流动人口犯罪,是指在城市中打工且长期居住的农村人口所实施的犯罪。本文以我国城市化发展为背景,对我国农村流动人口犯罪予以研究,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犯罪预防措施,以期有效解决农村流动人口犯罪问题,促进我国城市化顺利发展。首先,本文对农村流动人口犯罪的背景予以介绍,是指在我国城市化发展中所产生的流动人口犯罪问题。对我国城市化及其发展问题和农村流动人口概念予以分析,为后文对农村流动人口犯罪的研究奠定基础。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研究的农村流动人口犯罪与通常所言的农民工犯罪基本一致。之所以采用农村流动人口这个相对中性的概念,是因为其不仅能够体现出这个群体的流动性特征,而且可以避免语言歧视。其次,通过对犯罪现象的分析,找出农村流动人口犯罪规律。通过对东部、中部与西部有代表性的城市中的农村流动人口犯罪状况的分析,指出我国农村流动人口犯罪问题具有普遍性。但是受农村人口流动规律所影响,东部地区农村流动人口犯罪所占比例要高于中西部地区。通过对农村流动人口犯罪特征的总结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农村流动人口犯罪现象,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对策。再次,借鉴西方犯罪学的相关理论并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对流动人口犯罪原因予以分析。借鉴社会失范理论、社会解组理论、相对剥夺理论与文化冲突理论,对农村流动人口犯罪原因进行分析。由于农村流动人口犯罪的复杂性,进而结合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背景与农村流动人口自身因素对农村流动人口犯罪现象予以综合分析。最后,针对农村流动人口犯罪原因提出防治措施。对于当前我国农村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应该通过加强治安控制与社会管理予以有效防治。同时通过加强对农村流动人口的教育与思想文化建设,提高其城市适应能力。最根本的解决措施是要破除城乡二元制度、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村流动人口享受公平的社会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