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目前棉酚提取中存在的不稳定性、分离提纯难等问题,以棉籽仁为原料,以亚临界技术为萃取方式,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对亚临界提取游离棉酚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棉酚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邻二氮菲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探究了棉酚的抗氧化性,并研究了Fe2+对棉酚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采用亚临界提取的方式对棉籽仁中棉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探究了温度、时间、次数、料液比对亚临界提取效率的影响,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探明了亚临界实验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样品前处理方式为粉碎过40目筛轧胚,温度20℃,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次数4次,料液比1:14时提取率最大达68.9%。采用邻二氮菲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研究了棉酚对羟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显示,棉酚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有清除能力,并且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随着棉酚浓度的提高逐渐提高,在棉酚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为50%时,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棉酚的浓度分别为3.5×10-4mol/L和10.4×10-4mol/L,说明棉酚清除羟自由基能力要强于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在p 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棉酚与DNA的相互作用方式及Fe2+的影响。紫外研究结果表明,Fe2+的加入减弱了棉酚-DNA体系的吸收峰强度,且使最大吸收波长红移,说明Fe2+参与了棉酚与DNA的作用过程;荧光研究结果表明,棉酚对DNA-BR体系的荧光猝灭为动态猝灭,Fe2+的加入增强了棉酚对DNA-BR体系的荧光猝灭,但没有改变猝灭类型和作用力类型,而是增大了棉酚与DNA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说明Fe2+对棉酚与DNA间的结合有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