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养朱鹮繁殖状况调查及其粪便基因组PCR性别鉴定方法的建立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raksu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鹮是中国Ⅰ级野生保护动物。近年来,采用建立人工朱鹮种群和自然保护区相结合的方法显著扩大了朱鹮的种群数量,但目前朱鹮种群分布还不够广泛,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较为薄弱,因此朱鹮的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同时由于缺乏快速便捷的朱鹮性别鉴定方法,给朱鹮的人工繁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建立一种经济有效的朱鹮性别鉴定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首先对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楼观镇的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朱鹮人工繁育种群近10年(2009~2018年)的繁殖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使用无损伤采样的方法收集朱鹮的粪便样品,结合硫氰酸胍-硅珠法开发出一种朱鹮粪便基因组提取的试剂配方和操作程序,建立了一种朱鹮粪便基因组PCR性别鉴定方法,取得结果如下:  1.本研究整理了楼观台朱鹮人工繁育种群2009~2018年共计10年的繁育记录,对朱鹮的繁育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楼观台朱鹮人工种群的种群总数、性别比例与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但老龄朱鹮所占比例较大,如何妥善安置处理老龄朱鹮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楼观台朱鹮人工种群管理人员形成了较为成熟和规范的人工辅助繁育技术,但朱鹮亲鸟扔雏行为还未得到妥善解决;雏鸟成活数可人为干预保持稳定,繁殖相关数据指标年间变化差异显著,碎卵相比死雏、腐卵在繁殖失败所占比例较高。  2.本研究使用试剂盒对雌性与雄性朱鹮的血液样品进行基因组提取,将其作为PCR扩增阳性模板对鸟类通用引物2467F/2530R用于朱鹮性别鉴定的可行性进行验证。PCR扩增结果显示:在雌鸟出现约350bp、550bp的2条预期目的条带,在雄鸟出现约550bp左右的预期目的条带,因此该引物可用于朱鹮性别鉴定。上述PCR产物测序结果与NCBI数据库序列比对一致,证明此引物扩增的片段位于朱鹮性染色体CHD-1基因。  3.本研究使用改良硫氰酸胍-硅珠法提取粪便基因组DNA,确定了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试剂的组成成分,确定了调试与优化后的操作程序,最终获得了与专业试剂盒相当纯度与浓度的基因组模板,使朱鹮性别鉴定更为廉价便捷,更有利于实际检测中的推广与应用。  4.本研究采集了47份粪便样品(24份雌性粪便样品,23份雄性粪便样品)使用自提法提取朱鹮总基因组DNA,得到了40份(19份雌性粪便样品,21份雄性粪便样品)浓度与纯度大致处在正常范围内的粪便基因组模板,使用引物2467F/2530R对获得的粪便基因组DNA进行普通PCR,均可得到与预期结果一致的目的条带,本方法鉴定效率为85.11%。  本研究通过对人工繁育朱鹮种群的繁殖状况进行调查,对朱鹮繁殖率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为提高笼养朱鹮繁殖率提供知识支撑。同时,使用优化后的硫氰酸胍-硅珠法提取朱鹮基因组DNA,结合成熟的PCR基因扩增法开发出一种可用于朱鹮性别鉴定的实验方案。试验证明该改良后的方案经济有效,有效避免了朱鹮人工种群管理过程中的错配误配问题,为朱鹮繁育工作提供便利。
其他文献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该病是目前世界上单一致病菌感染导致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
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是一种可引起多种动物急性且高度传播的烈性疾病,并且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由于流感病毒的突变率很高,只有抗原
人β-防御素3(Human β-defensin3, HBD3)除了具有非常突出的抗菌能力,还可以趋化单核细胞、巨噬细胞、CD45RA+/CD4+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和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单核细胞和
2010年,我国华东地区主要肉鸭、蛋鸭养殖区暴发了一种以雏鸭食欲减退、生长缓慢、神经障碍及蛋鸭产蛋大幅下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该疾病最初被命名为鸭出血性卵巢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