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两种水栖萤火虫生物学及行为学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u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萤火虫既是一类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资源昆虫,也是一种能够捕食多种有害生物的天敌昆虫,同时还是研究生物发光与两性交流的一种模式昆虫。作者从2000-2005年对中国大陆两种水栖萤火虫的形态、生物学、行为学及其对钉螺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中国大陆水栖萤火虫一新记录种和一新种记述 对日本及中国台湾的6种水栖萤火虫进行总结,在中国大陆发现了一水栖萤火虫新纪录种条背萤Luciola substriata Gorham,发现并记述了1水栖萤火虫新种,将其命名为雷氏黄萤Luciola leii sp.nov.。该种最显著的特征是:前胸背板、小盾片及鞘翅均为橙黄色。这一特征与水栖萤火虫条背萤类似,但条背萤的鞘翅末端具一黑斑。两种水栖萤火虫成虫最显著的区别特征为:Luciola substriata第6腹节上的发光器呈“V”形,Luciola leii第6腹节上的发光器呈带状。 2.中国大陆2种水栖萤火虫外部形态及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两种水栖萤火虫成虫除发光器外形态较相似,但幼虫形态差异较大。条背萤1~2龄幼虫具有7对呼吸鳃,3~6龄幼虫无呼吸鳃;雷氏黄萤幼虫各龄幼虫形态差异不大,腹部1~8节的侧板区具有8对二叉的呼吸鳃。两种水栖萤火虫幼虫的头部结构相似,均具有3节发达的触角及镰刀状发达的上颚。两种水栖萤火虫幼虫均具有位于尾节腹面的腹足结构,但数量及结构相差较大。 3.两种水栖萤火虫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条背萤生活在水草较多的池塘、湖泊和流速缓慢的河流中,而雷氏黄萤生活在水流缓慢或静止的小河、沟渠中。两种水栖萤火虫1年均发生1代,以幼虫在水中越冬,4月底至5月初老熟幼虫开始上岸化蛹。成虫均5月上旬至9月中旬发生,幼虫均捕食小型淡水螺类,两者具有共同的猎物;静水椎实螺Lymnaea stagnalis和凸旋螺Gyraulus conwexiusculus,调查发现雷氏黄萤能有效地捕食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条背萤的天敌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中华绒毛蟹Eriocheir sinensi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等;条背萤幼虫寄生性真菌的有性型被鉴定为Cordyceps memorabilis(Ces.)Ces.,无性型为Acremonium sp.。雷氏黄萤成虫天敌为一种结网蜘蛛前齿肖蛸Tetragnatha praedonia。
其他文献
《礼记·学记》中的教育目标管理思想刍议李保强陈辉《学记》作为世界上最早的一篇教育专论,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也隐约闪现着诸多教育管理的智慧之光。本文拟就其中
当前职院院校多开设了建筑类相关专业,存在着同质化现象,文章结合当前的装配式建筑与工业化体系,引入碧桂园SSGF新技术案例,将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专业教学现有水平。
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新媒体技术也到了飞速的发展,随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工作也受到了影响,以往的传统的教育传播方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在政策调控的背景下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选择合理且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对于房企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分析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然后指出目前我国房地产融资方式中存
针对水产养殖池塘高温季节管理技术进行分析,包括加强水质监测方面、保持水位、封闭控水、调节水质、科学投喂、防止浮头泛塘、病害防治等内容,希望能够针对病害发生起到有效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慢性炎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
<正>生物大分子,包括核酸、蛋白质、多糖等,是组成生命体系的基本元件。这些元件的序列信息决定了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功能,但它们在生理活动或异常病理活动中的作用受到动态化
HBsAg与抗-HBs定量同为阳性在临床上为少见模式,对它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又缺乏HBsAg与抗-HBs定量同为阳性的模式,为此,笔者根据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的一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馀术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4例急性胆囊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13例进行了中转开腹,平均住院8,3d;1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