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姜灸配合针刺治疗脾阳虚型功能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iam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选取脾阳虚型功能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排便次数、大便性状及中医症状作为观察指标,观察研究对象对隔姜灸配合针刺治疗的疗效,通过与常规针刺治疗的疗效对比,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将符合要求的60例脾阳虚型功能性腹泻的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方法分为2组。2.操作方法: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对选定穴位常规消毒后进针,在有得气感后对患者行补法。留针30分钟,每15分钟行针1次。实验组在常规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选取腹部穴位:神阙、天枢、关元行隔姜灸治疗。具体操作:在腹部穴位上涂抹适量万花油以保护皮肤在隔姜灸过程中不被烫伤。放置姜片及艾柱并点燃,待患者无法忍受皮肤热感时及时撤下艾柱,稍等片刻后重复重置新的艾柱,所有穴位每穴燃烧3壮艾柱。治疗组及实验组均每周治疗2次,3周为一疗程。3.治疗前、治疗后根据临床症状分级量化表、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0L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填写临床症状记录表,统计结果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适当统计分析,以评价两组疗效。结果:1.根据数据收集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治疗组及对照组基线情况良好,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程度的差异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根据两组患者中医症候在完成相应治疗后的改善的程度,患者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及总中医症状积分均呈现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尤其在恶寒肢冷症状的改善程度方面,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3.根据分析IBS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为优(P<0.05)。4.按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程度来判定疗效,治疗组痊愈及显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8.97%。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结合针刺治疗脾阳虚型功能性腹泻与单纯针刺治疗效果比较,前者的疗效更佳,能更大程度改善脾阳虚型功能性腹泻患者的症状、体征、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正> 印度妇女勤劳、智慧、勇敢、善良,她们不仅是推动印度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也是生产上的一支大军。她们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和保护。然而,随着“
会议
本文利用TEQC软件从多方面对深圳市连续运行参考站 (SZCORS) 全部5个参考站连续半年的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检核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SZCORS各参考站总体运行良好, 能为广大SZCORS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患者病因构成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9年12月心肾内科诊疗的2 107例高血压病患者多种病因分布情况,分析变化趋势。结果 2 107例高血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