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拼凑对公益组织商业模式改变影响的案例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hiqiang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公益组织已经脱离了传统的非营利形态,开始着手通过商业化的创业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作为一种呈现组织内部发展逻辑的工具,可以用来描述这一改变过程。这期间,以大学生公益组织为代表的公益组织群体往往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困境,改变并非易事。研究表明,资源拼凑是创业者打破资源瓶颈、应对挑战、创造机会的有效手段。在实践中,初创企业在资源匮乏时,往往会利用现有的有限资源进行拼凑,完成商业模式的相应改变。公益组织与初创企业面临的创业困境类似,已经有公益组织通过资源拼凑实现商业模式改变的成功案例,对这一过程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针对这一选题,本文首先通过对资源拼凑、商业模式和公益组织理论的回顾,从理论上分析了资源拼凑对公益组织商业模式产生影响的机理,构建理论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选择吉禾和米公益两个成功通过资源拼凑完成商业模式改变的公益组织,以其商业模式的改变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案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最后,采用扎根理论的方式,对案例的资源拼凑和商业模式改变过程进行编码,系统地研究了资源拼凑对公益组织商业模式内部要素以及整体改变的影响,并得到面临严重资源困境和转型迫切需求的公益组织如何通过资源拼凑行为推动商业模式改变的启示。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资源拼凑对公益组织商业模式的改变有促进作用;2.资源拼凑对公益组织商业模式改变的促进体现在商业模式内部要素数目和要素间关系的变化;3.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公益组织的资源拼凑和商业模式改变方式有所不同。得到的启示如下:处在资源困境中的公益组织在谋求可持续发展时,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资源拼凑的方式,在发展初期应从组织内部着眼生存,在发展后期可从外部环境寻求成长。
其他文献
在榆中县川水地高垄黑色地膜覆盖灌溉栽培条件下,对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自育的14个马铃薯新品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新品系L1011-15折合产量最高,达48
以当地油葵主栽品种BF999为对照,研究了引进的18个油葵品种其在定西市安定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及其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参试油葵品种生育期113~123d,品种间
文章根据张家川县引进马铃薯新品种覆膜种植情况,主要对马铃薯供试品种、田间管理、产量、经济性状、病虫害、生育期及植物学特征等进行了分析,为今后全县示范推广马铃薯新品
记述了近年来在麦积山景区采集的蝴蝶类昆虫51种,其中凤蝶科16种,绢蝶科2种,粉蝶科32种,环蝶科1种。
研究了地埋式滴灌毛管埋深及间距对大田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毛管埋深30 cm时耗水较高,有利于玉米苗期和前期的生长;拔节期到大喇叭口期,毛管间距80 cm时耗水量较低
文章试以政治学为平台,探究粮食同政治之间的关系,即粮食所具有的政治学属性,为今后政治学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审美趣味在个体精神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分别显现出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特征。趣味的个体性与社会性之间存在交互式建构的关系,个体的趣味努力突破个体精神的牢笼,趋向社会性,使
区块链技术已从金融行业逐步蔓延至其他领域。在司法领域,区块链技术当前更多在赋能法院。以互联网法院为例,区块链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司法存证、智能合约以及数据共享。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