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在中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农产品贸易发展关系着我国国计民生、经济增长以及社会稳定。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持续逆差,引起了国家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与高度重视。文章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系统规范分析、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格局、成因、影响等重点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论文首先描述了国内外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状况,阐述了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规模、格局与发展趋势。文章指出:不管是国际产品贸易还是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总的趋势是上升的。农产品贸易逆差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逆差规模不断扩大,目前还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但随着快速增长,可接受的空间已越来越小;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产品主要来自于土地密集型农产品;逆差市场主要为南美洲、北美洲与大洋洲,主要逆差来源国为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内逆差省区主要为东部地区。然后,文章基于出口与进口角度,深入分析了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影响因素,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其进行计量实证,结论是:在出口影响因素中,按影响程度大小分别为农产品国内供给不足、国内需求旺盛、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产品国外需求疲软、人民币升值、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低、国家对农产品出口的支持力度不够等;在进口因素中,按影响程度大小则为农产品国内供给不足、农产品国内需求增加、农产品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农产品进口关税的降低、农产品进口价格的下跌、人民币的升值和农业投资的不足等。接着文章重点分析了农产品贸易逆差对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和农民就业的影响:农产品贸易逆差在短期内有助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但在长期内会带来国家粮食安全危机;农产品贸易逆差对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民收入的影响显著,但对农民就业的影响不明显。最后,文章在借鉴国外农产品贸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止与改善农产品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对策建议。第一,增加农产品国内产量,减少进口规模:严格保护并充分利用现有耕地资源;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环境。第二,扩大农产品出口:积极参与WTO农产品贸易谈判和国际规则标准制定;整农产品出口结构,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鼓励农业企业走出去,开展海外投资;加强农产品出口的国内支持力度等。第三,保护国内农产品市场:把握好农产品进口结构;合理使用农产品进口保护措施,即继续实施农产品关税配额管理,运用农产品特别保障条款,增加“绿箱”投入,提高农业生产力,合理利用非关税堡垒等。文章研究成果有利于政府和社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贸易结构,促进农产品出口增长、把握逆差规模、缓解或降低农产品贸易逆差、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相关决策的制定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