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特别是伴有严重肝功能障碍者,易发生细菌易位,后者可导致腹水感染的发生。此外,细菌易位还通过一系列机制激活患者免疫系统,致机体处于高动力循环状态,从而引起门脉高压、肝肾综合征形成,因此,对于细菌易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应用聚合酶链(PCR)技术扩增肝硬化患者腹水中细菌16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片段从而检测机体细菌易位(BT)的可行性,并结合临床资料探讨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发生细菌易位的高危因素及其了解其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1.标本的收集:收集2011年8月-2012年2月天津市传染病医院肝病内科住院的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腹水标本48例。2.腹水标本中细菌16S rRNA基因的扩增及鉴别:在细菌16S rRNA基因保守区设计1对细菌通用引物,对48例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的腹水标本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鉴定,同时做阳性、阴性及空白对照,并检测实验特异性及敏感性,对于腹水细菌DNA阳性者进一步通过核苷酸序列测定鉴别细菌的种属。3.临床资料的收集及分析:对腹水细菌DNA阳性与阴性组的血清及腹水常规、生化、并发症、既往史等指标进行t检验及,检验,从而了解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发生细菌易位的高危因素,并分析本次入组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结果:1.通过在16S rRNA基因保守区设计引物,对48例肝硬化腹水标本进行扩增,共有15例获得370bp DNA片段,阳性率为31.25%(15/48)。通过对细菌DNA阳性标本PCR产物进行基因序列测序及BLAST对比,共检测出15株细菌,分别为大肠杆菌10株,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鲁氏不动杆菌、巴斯德菌和令黄色葡萄球菌各1株。2.通过分析腹水中细菌DNA阳性与阴性组血清及腹水常规、生化、并发症、既往史等指标,发现两组患者在血白细胞数(WBC)、中性粒细胞数(NEUT)、血钠(Na)、C反应蛋白(CRP)、腹水多形核粒细胞比例(PMN%)、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既往SBP史和肝功能Child-Pugh积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将腹水多形核粒细胞数(PMN)≥250/mm3作为诊断腹水感染金标准,则腹水细菌DNA阳性诊断腹水感染的特异性为72.50%、敏感性为50.00%,腹水细菌培养阳性诊断腹水感染的特异性为87.50%、敏感性为12.50%。4.对照实验中阳性对照菌均扩增出阳性DNA片段,而阴性及空白对照均未出现特异性条带;敏感性测定中DNA模板倍比稀释后进行PCR扩增,最低能够检测出lOpg DNA。5.48例入组患者中共27例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绝大多数为单一用药(91.90%),排在前三位的是哌拉西林或头孢哌酮联合酶抑制剂、第三代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符合腹水多形核粒细胞数(PMN)≥250/mm3标准的SBP抗生素治疗有效率为87.50%。结论:1.应用PCR技术扩增肝硬化患者腹水中细菌16S rRNA基因具有可行性,可用于肝硬化患者腹水中细菌DNA的研究,检出易位细菌以大肠杆菌为主。本研究方法与细菌培养相比更快捷,对于快速诊断腹水细菌感染及感染病原菌种类可能具有一定意义。2.腹水细菌DNA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较,血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C反应蛋白等炎症因子、肝功能Child-Pugh积分、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既往SBP史及血钠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3.本次研究抗生素应用以哌拉西林或头孢哌酮联合酶抑制剂为主,对符合腹水多形核粒细胞数(PMN)≥250/mm3标准的SBP抗生素治疗有效率为8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