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海棠(Malus spp.)种子休眠机理、打破休眠方法、一年生播种苗生长规律和扦插繁殖技术等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如下: 1.种子休眠机理 八棱海棠(M.robusta)和山荆子(M.baccata)种子饱满,胚形态发育完全,不存在种胚形态后熟现象。种皮机械阻力对休眠影响不大,种皮的透水性不强,影响种子的吸涨吸水进而影响种子发芽。种皮内含抑制物质是导致八棱海棠种子休眠的原因之一。八棱海棠种子休眠的另一关键原因是种胚内的抑制物质。经试验研究,初步断定八棱海棠种子内GA、ZR和ABA三激素水平的平衡影响种子休眠和发芽。 2.解除休眠的方法 以八棱海棠为试验材料,使用GA溶液浸种,不能完全打破种子休眠。低温层积80天即可解除八棱海棠种子休眠。裸层积和沙层积在解除种子休眠上的效果是一致的,但裸层积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敏感,层积时要注意外界环境的稳定。GA溶液预处理后低温层积可明显缩短层积时间(比直接沙层积缩短20天),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比直接沙层积的相应指标高。 3.一年生播种苗年生长规律 八棱海棠的苗高生长过程呈现“慢-陕-慢-快-慢”的节律,生长规律可拟合为两个方程: 苗高与地径存在相关性,回归方程为: 苗木生长与生态因子关系密切,多元回归分析得:气温是苗高生长的主导因子。地境条件对苗高影响较大。 4.扦插繁殖技术 从扦插时间、插条类型、外源激素处理等方面开展研究,试图探索出一种有效的扦插方法,但各方法效果均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