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洛姆是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他在综合弗洛伊德与马克思的基础之上,以其社会心理学的独特视角,将宏观社会考察与微观心理分析相统一,将经验研究与价值判断相结合,深刻地剖析了现代人的自由悖论,区分了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形成了比较独特而又新颖的人的自由的思想言说。弗洛姆对于现代人自由悖论的剖析,对于“两种自由”的区分,对于摆脱自由困境的道路设计,使其在自由思想发展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一席。自由既是弗洛姆思想理论的核心范畴之一,也是其全部理论的最高价值目标。因此,以自由为主线,全面系统地整合弗洛姆的思想理论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弗洛姆对于人的自由的理论探索,既体现了他对现代工业社会的强烈批判,又彰显了人文关怀的价值维度。这两个方面对于我们今天思考和解决现代化进程中人与社会发展问题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尽管弗洛姆一直都被国内学界视为思想偶像和理论研究的重点,然而其自由思想的理论与现实价值依然有待于深入挖掘和借鉴,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弗洛姆特殊的生平经历与现实境遇,特别是家庭的犹太教传统以及两次世界大战,使他形成了强烈的批判精神与救世情怀。这两种精神贯穿于他的理论始终,体现在自由思想的社会批判与人文关怀的双重维度之中。同时,也正是这两种精神成为他综合弗洛伊德与马克思,以及其他人道主义思想的重要基础。对于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兼收并蓄,对于现实的经验考察以及对自由理想的不断憧憬,使其形成了经验性与规范性相统一、批判性与建构性相统一的理论特色。对于人的理解,构成了弗洛姆全部思想理论的主要内容与重要基础。自由与人性,在弗洛姆这里则是属于同一层次的范畴,弗洛姆的思想实质上就是一种“人性自由”的价值判断。他对人性矛盾性、人的需要与潜能以及人性社会性的理解,直接决定了自由的基本内涵。弗洛姆以人性自由作为评判社会发展的一种价值尺度,通过预设一种人性价值规范来剖析现代人的自由悖论,不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揭露了“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和性格结构,而且也探讨了产生自由困境的社会根源。在此基础上,弗洛姆区分了否定性的“从……自由”(freedom from……)与肯定性的“到……自由”(freedom to……),即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消极自由使人不受外在力量的束缚和阻碍,但并不能保障人的自身力量能够获得真正的发展,仅有消极自由还可能会导致人们逃避自由。因此弗洛姆认为,自由的内涵不仅在于摆脱外在限制,更在于消除内在束缚,是完整人格的自发性活动,是人的自我实现,即积极自由才是人的真正自由。弗洛姆对于“两种自由”的区分、对于积极自由的主张,蕴含着深刻的伦理与政治意义,集中在他对人性善恶与自由选择,全面参与的民主制度,以及人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关系的探讨论述之中。同时,弗洛姆对于“两种自由”的区分也展现出社会批判与人文关怀的双重维度。他对消极自由的否定,是对现代工业社会人性异化的批判,是对现代性的反思和修正,体现在他对“匿名权威”与“技术非人道化”等批判之中;他对积极自由的肯定,是其对现代人“重生存”存在方式的主张,是对新人新社会的理想构建。为了实现积极自由,他不仅提出要进行全面的社会变革,构建健全的社会,还主张建立一种人道主义伦理学,通过生产性的爱、理性与工作,实现人的自我改造与社会变革相统一。弗洛姆的自由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一方面,它是对西方自由主义的回应和超越。他所提出的“两种自由”,以及他对积极自由的主张有效地回应了“两种自由”的内在争论:两种自由在逻辑上密不可分,互为条件,在本质上是形式自由与实质自由之争。另一方面,弗洛姆的自由思想也是对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理论内涵、理论特色与理论目标上与马克思的思想有着许多价值相通之处,既补充和丰富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运用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思想,又深化了对当代资本主义与现代性的认识。然而,由于偏离了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的本体论基础,弗洛姆与马克思之间的理论距离相差甚远,这也就决定了弗洛姆的自由思想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通过对其进行总体评价,彰显价值,揭示不足,我们可以发掘出弗洛姆自由思想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解决当代中国人与社会发展问题所具有的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尽管很难说弗洛姆的自由思想是系统的、全面的与深刻的,但他所开创理论话语与思想的现实感使其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