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及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研究目的:观察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及阿司匹林抵抗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入院后规律服用阿司匹林7天后通过PL血小板功能仪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以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55%作为判定阿司匹林抵抗的标准,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敏感(aspirin sensitivity,AS)组和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同型半胱氨酸(HCY)等临床资料,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有无差异,分析AR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AR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结果:50例患者中有AS 36例(72%),AR 14例(28%);AR组女性比例高于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女性是A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4.963,95%CI 1.414-21.590,P=0.033);随访期AR组脑梗死复发率高于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复发组年龄较高,糖尿病、AR的比例高于无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阿司匹林抵抗与COX-1、COX-2、GPIa、P2Y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目的:分析COX-1 A842G、COX-2 G765C、GPIa C807T、P2Y1 C893T的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方法:入组2017年6月至2017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4例,入院后规律服用阿司匹林7天后采血,通过PL血小板功能仪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R组与AS组。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TG、CHOL、HDL、LDL、HCY等临床指标。采用Snapshot法对患者COX-1、COX-2、GPIa、P2Y1基因四个位点的多态性进行检测,比较AR组与AS组之间基因型差异。出院后患者继续规律服用阿司匹林100mg/d,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结果:AR组女性比例高于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1 A842G、COX-2 G765C位点未发现单核苷酸多态性;AR组GPIa C807T及P2Y1 C893T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A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Ia C807T的TT+CT和P2Y1 C893T的TT+CT基因型频率在复发组和无复发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女性患者AR发生风险较高,AR会增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可能。2.COX-1 A842G与COX-2 G765C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在人群中可能较少见。3.GPIa C807T与P2Y1 C893T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AR及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无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