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公路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桥梁,是将城市的优势资源向农村输送的纽带,同时也是农村走向城市、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经之路,农村公路的发展状况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农村的生活质量。云南省的农村大部分都分散在地势险要的山村地区,所以农村公路的修建,往往都要在崇山峻岭中进行修建,这给农村公路的修建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和技术压力,云南省在农村公路方面起步晚,进度慢,效率低,供给机制不成熟,造成供给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给农村的群众出行造成了不便,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研究农村公路供给的问题,可以为建设农村公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以公共物品的供给理论为理论基础,介绍分析农村公路是一种公共物品,近乎一种纯公共物品。通过用理论阐述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以云南省农村公路的供给做为研究对象,以云南省部分农村公路供给作为例子,分析云南省农村公路供给的基本问题:一、农村公路法律体系单薄造成在供给方面没有法律保障;二、“财权”与“事权”不协调造成农村公路供给不足;三、农村公路供给主体不明,造成制度外供给突出;四、农民意愿表达不顺造成供给与需求不一致;五、经济人利益影响供给决策造成供给不平衡。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的经验、结合云南省农村公路的实际情况得到启示:一、探索合适云南省农村公路供给的渠道;二、统一布局,分阶段、抓重点;三、政府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四、激发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尊重民意。对云南省农村公路在供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并为此提出改善云南省农村公路供给的对策:一、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为农村公路供给保驾护航;二、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以解决供给不足;三、明确责任,完善供给主体体系;四、建立农民协同决策机制;五、建立监督机制,完善结构体系,制约政府经济人的自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