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流落两川时期交游考论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dy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甫一生走过了许多地方,吴越、山东、梁宋、洛阳、长安、凤翔、秦州,到两川、夔州、荆湘,基本形成了一个圆圈,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在漂泊。伴随着这样漫长的行程,杜甫还结交了数百位朋友,写下了 700多首寄赠诗歌。同时,杜甫还收获了广博的见识、不同的生活方式、多样的诗歌风格,以及在生活上得到的援助、精神上得到的安慰和支持。因此,对杜甫交游状况的研究考证,对于考察他一生的行踪、诗歌创作、思想变化等方面的问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杜甫在两川时期五年零五个月左右时间的生活阶段,力求从杜甫在两川时期的交游诗歌出发,探究他这段时期的交游对象和交游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分析他在两川时期的心态变化。笔者以萧涤非先生主编,2014年出版的《杜甫全集校注》为本文引用诗歌的出处,结合多家注解和目前关于杜甫交游的研究成果,将杜甫在两川时期交游的140余人,按照时间、空间的不同进行分类,再就具体的交往方式、交往对象的身份等细则进行具体研究,包括整体研究和个案研究。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笔者将杜甫在两川时期的行踪变化进行了梳理、分析和界定,探究杜甫入蜀的原因,并对交游对象和交游诗歌进行了概述,这对后文进行交游状况的具体研究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同时,弄清楚行迹也使整个研究过程更加清晰明白。第二部分是第二、三、四章的整体研究。由于杜甫在两川时期交游的对象众多,交往方式也比较多样,因此笔者对这些人进行分类研究,并利用现存资料,尽量将这些交游对象的身份,以及与杜甫的交往过程考证出来,或是结合诗歌内容和杜甫的行踪等条件进行合理推测,把杜甫流落两川时期的交游情况尽可能详细地呈现出来。第三部分是个案研究,即杜甫与高适、严武的交游,笔者把他们分别放在第二章和第四章。此前,已经有多人对此进行过研究,但侧重点各有不同,结论也不一致。笔者从杜甫与两人的交往诗歌出发,结合其他时段的与两人的交游,以及现有的研究成果,从而明确杜甫与高适的关系始终亲密;杜甫对严武一直存在依赖的心理,严武对杜甫也是颇为用心,一心想帮忙解决杜甫的困境,尽管杜甫因为与幕府中人的摩擦等原因,与严武之间产生了一些误会,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亲密而坚定的友谊。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结语。笔者结合杜甫在两川时期的交游概况,对杜甫这段时间里的心态变化进行了探究。明确了杜甫在心情上由初到草堂的闲适安然、漂泊梓阆的孤独苦闷,到重归成都的喜悦和忧愁的变化,从而心态上产生了由渴望和乐于安定生活,到在严武的鼓励下重拾政治理想,从厌倦蜀中漂泊不定而欲出峡东游,到严武再度镇蜀而欲经由幕府逐步实现政治理想,直到最后失望而重拾江海之志,不再对入朝为官抱有幻想的变化过程。而这样的变化当然会对杜甫出川以后的行踪、交游活动和诗歌创作产生巨大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 为了解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基本基因组信息,如基因组大小、复杂程度等特征。[方法] (1)以西伯利亚白刺的幼苗嫩叶为材料,以番茄为标定,用解离液mG解
2008年5~11月,采用定位研究方法对黄河口滨岸潮滩不同生境下翅碱蓬(Suaedasalsa)氮的累积与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潮滩翅碱蓬(JP1)和低潮滩翅碱蓬(JP2)不同器官生物量均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特征,总体表现为JP1高于JP2,二者枯落物量均呈递增变化;JP1、JP2根、茎和枯落物的全氮(TN)含量在生长季均呈递减变化,符合指数衰减模型,而叶的总氮(TN)含量波动变化明显;二者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从产业或国家的层次分析国际贸易的条件和动因,在其分析框架中,国际直接投资是不可能发生的。早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从批判完全竞争市场开始的,其分析的层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城市交通管理的政策措施会对居民出行行为造成影响.为使城市交通系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一个城市的规划设计人员经常需要对居民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