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术前通过测量蒙古族和汉族的颅面部气道敏感性评估指标,比较这些评估指标是否存在民族差异,以及差异对蒙汉两民族困难气管插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全麻手术的蒙古族和汉族患者各100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蒙古族和汉族患者,术前测量其身高、体重、张口度、甲颏距离、下颌骨长度和颈围等气道敏感性评估指标并观察其Mallampati分级情况,并记录蒙古族和汉族全麻诱导时的面罩通气情况和气管插管情况。研究中将每项指标测量三次后求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且测量、观察以及气管插管均由同一人进行操作。结果:(1)性别差异:蒙古族中,男性与女性相比,张口度、甲颏距离、下颌骨长度和颈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男性均大于女性,而Mallampati分级男性和女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汉族中,男性与女性相比,甲颏距离、下颌骨长度、颈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男性均大于女性;而张口度,Mallampati分级男性与女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民族差异:蒙古族男性和汉族男性相比较,张口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蒙古族男性大于汉族男性,而其他测量指标及Mallampati分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蒙古族女性与汉族女性相比,下颌骨长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汉族女性下颌骨长度大于蒙古族女性,其他测量指标及Mallampati分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3)困难气道发生率的比较:所有的蒙古族和汉族患者在诱导时均未发生面罩通气困难。蒙古族中,全麻诱导后男女共95例未发生困难气管插管,有5例发生困难气管插管;而汉族中,男女共96例在全麻诱导后未发生困难气管插管,4例发生困难气管插管;蒙汉两民族间困难插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古族与汉族颅面部气道评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差异未造成两民族困难气管插管发生率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