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灾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gh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旅游是四川省旅游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地震前,许多灾区乡村接待的游客数量可占当地旅游市场总量的一半以上,乡村旅游过去是灾区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并直接使大多数群众受益,因此,乡村旅游的恢复建设对灾区旅游业整体重建的作用将非常重要,而寻找一条适合四川地震灾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道路是关键。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外现有乡村旅游发展的典型模式并其经验;其次,对四川地震灾区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并对其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利益主体理论和运营管理理论,从乡村旅游的发展取向、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出发,构建了灾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最后,以都江堰市崇义镇双土村为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实例进行分析,采用实地访谈和调查问卷对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且结合双土村的实际情况设计了适合双土村乡村旅游的具体模式。具体得到如下几个结论:1、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按其组织运行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的模式:政府主导、社区主导、企业主导。2、地震灾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存在许多共同之处:基础设施都遭到损害,旅游资源和自然环境都受到破坏,农村居民点受损;在灾后重建的背景之下,灾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有优势,也有劣势,面临城乡统筹和灾后重建的大好机会,同时也面临市场的威胁和环境的威胁。3、地震灾区乡村旅游发展要走生态发展的道路,需要各个利益主体共同作用,并且各主体发挥不同的作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社区居民全面参与和乡村旅游协积极组协调。同时,灾区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4、乡村旅游的组织运行可以划分为了五个维度,各维度在双土村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不一。
其他文献
目前全球已掀起一股低碳热潮,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积极实践“低碳”理念。旅游界也开始了低碳模式的研究与实施,2009年年底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