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酸贝那普利为第三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从而降低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浓度而达到治疗心力衰竭、高血压等作用。临床上其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治疗。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盐酸贝那普利的临床安全性,并评价其对诱导型犬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进而为其在宠物临床上应用提供指导。试验Ⅰ盐酸贝那普利对犬的安全性试验研究本试验评价盐酸贝那普利对犬的临床安全性。试验选取24只10kg左右的健康成年犬,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以该药物推荐的临床剂量(0.5mg·kg-1)为基础,分别设定0倍临床推荐剂量组(0mg·kg-1)、1倍临床推荐剂量组(0.5mg·kg-1)、3倍临床推荐剂量组(1.5mg·kg-1)、5倍临床推荐剂量组(2.5mg·kg1)。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9周。试验期间观察各组实验犬的临床表现,比较各组犬在试验前1天、给药2、4、6、9周以及停止给药后2周的血液学、血液生化、电解质、尿液等指标以及病理组织学变化评价盐酸贝那普利对犬的临床安全性。结果表明:1倍临床推荐剂量组、3倍临床推荐剂量组及5倍临床推荐剂量组与0倍临床推荐剂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犬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建立本试验选取21只5kg左右的健康成年犬,采取自身前后对照方法,部分狭窄腹主动脉结合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建立犬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具体方法:部分狭窄腹主动脉2周后,按3mg.kg-1.d-1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持续注射3周,并于试验期间观察实验犬临床症状,比较试验前1天、术后第2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后1周至3周以及停止注射后2周实验犬的血液生化和电解质指标,同时比较实验犬在试验前后胸部X线检查结果。结果:共有18只犬成功建立Ⅲ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其咳嗽、可视粘膜发绀、心律不齐等症状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越加明显并且停药后2周未见改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在使用肾上腺素期间大幅升高,在停药后2周均降低但较试验前均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电解质指标未见明显变化;胸部X线检查,试验前后18只实验犬VHS值差异显著(P<0.05)且试验后其值均超出正常范围。表明,部分狭窄腹主动脉结合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的方法可以确实、迅速的建立犬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试验Ⅲ盐酸贝那普利对犬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研究本试验为探究盐酸贝那普利对犬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将试验Ⅱ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建模成功的18只犬随机分为3组,分别设定为对照组、盐酸贝那普利组和匹莫苯丹组,持续4周。通过观察患犬临床症状、血常规、血液生化和电解质以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来评估盐酸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结果:各试验组血常规、电解质参数差异不显著(p>0.05);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两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药物治疗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药物治疗组的临床表现评分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盐酸贝那普利治疗组显效67%(4/6),进步33%(2/6),无效0(0/6),总有效率100%(6/6),与匹莫苯丹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期间药物治疗组未出现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表明:盐酸贝那普利对诱导型犬充血性心力衰竭,持续治疗4周有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