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思想,以及汉唐的书论文献,认为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载体的抒情达意体道的意象性艺术;认为书法美学意象是美学理论形态上书法主体和汉字线条实体之间的中间环节,是从美学的角度来研究书法理论中的意象问题;认为汉唐书论中,书法美学意象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占有主导地位,是书法理论家研究和理解书法艺术之美的思维利器;同时也认为,书法美学意象是一个结构层次分明、逻辑类别清晰的范畴系统。书法美学意象由实体美学意象和主体美学意象组成,主体美学意象又包括形式美学意象和风格美学意象,从而形成了实体、形式、风格三个层次分明的美学意象结构体系。实体美学意象称为力意象;形式美学意象分为特殊形式美学意象和一般形式美学意象,特殊形式美学意象内容有点画意象、结体意象、书体意象和品评意象,一般形式美学意象有对称、虚实、转化与妥协;风格美学意象有阳刚、阴柔、中和之分别。实体美学意象之力意象认为线条的实体美学本质是主体生命力对象化之后的力度美感,汉唐书法理论家多用各种物象来比拟线条的力度感,形成了“力在字中”、“肌肤之丽”、“力谓骨体”、以及重视“心力”的美学传统。主体美学意象之点画意象形成了成熟的“永字八法”理论,并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八种笔画的形式美感,即侧、勒、努、趯、策、掠、啄、磔。点画的一般形式意向或意象有两类:一是二维平面时间形式,即藏逆、疾徐和转折;二是图底空间关系形式,即提按、粗细和断连。汉唐书论在点画形式“意向”的基础上形成了丰富的美学意象和意蕴。结体意象建立在汉字的结构基础之上,由点画的二维平面空间形式,以及点画组合的内部空间形式和外部空间形式构成。结体意象是中国哲学阴阳思想的实践展开,在线条的结体构形中体验对称、虚实、转化、妥协所带来的美感。书体意象是历史发展和审美追求相互作用的结果,每一种书体都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美学意象,所谓“画如铁石,字若飞动”、“蚕头燕尾、规矩有则”、“婉若银钩,漂若惊鸾”、“非草非真,发挥柔翰”,即篆、隶、草、行特有的美学意象符号。品评意象是书法主体间的美学共通感,通过主体之间的美学批评和交流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意象式的整体评价在汉魏时期尤为凸显,并在人物品藻的社会思想影响下,形成了三级九品的品评模式。至唐代,张怀瓘力主以“情理”之道品评书法,从而使品评的标准更加合理,品评的内容更加完善。一般形式美学意象贯穿在特殊形式美学意象之中,并以中国书法特有的气韵、和谐、虚实、布白的形式美学意象表现出来。主体美学意象之风格意象是书法美学意象的最高层面,是实体意象和形式意象的综合,代表了时代美学理念和书法家个体创造性的有机结合。风格意象是中国阴阳思想在书法艺术领域中的具体化,具有美学理念上的自明性,先验演绎出阳刚、阴柔和中和之美。阳刚之美分为雄强和劲健,阴柔之美分为秀美和妍媚。书法主体在体验哲学和美学理念的同时,在线条的具体细微处构建出自己的美学风格。书法美学意象的逻辑类别包括意向物象式意象、意志形象式意象和抒情体道式意象。意向、意志和抒情代表了主体的思想;物象、形象和体道代表了实体的客观存在,两者的结合共同构成书法美学意象的具体内容。意向物象式意象是指主体的美学理念不够明晰,主要靠物象来体现,汉魏时期表现明显。意志形象式意象是指主体意味强烈,物象成分相对减弱,美学理念更趋成熟,这一趋势在唐代明显增强,并且是书法理论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抒情体道式意象标志了书法理论的更加完善。自唐始,书法理论中关于抒情的内容增多,但体道一直就是书法美学理论的核心。抒情与体道,即“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构成了书法艺术的主要功能。书法美学意象的逻辑类别贯穿在书法美学意象层次的论述之中,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书法美学意象范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