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介绍一种椎弓根螺钉断钉取出技术及自行设计的取出器械;2.评价不同椎弓根螺钉翻修技术中椎弓根螺钉植入扭矩及最大拔出力变化,以期获得最佳的椎弓根螺钉翻修方法。 研究背景 现代脊柱外科领域,内固定器械的应用越来越多,椎弓根是椎体中最坚强的部位,因此,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其应用的范围及数量还在不断扩大。虽然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几经改良,而且其本身质量及外科使用技术均有了明显地改进,但内植物失败的病例仍可遇到,内植物失败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内固定力量下降或丢失、脊柱不稳,最终影响临床效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设法小心地取出断裂的椎弓根螺钉,然后重新植入椎弓根螺钉达到重新固定,这意味着首先应设法取出断裂的螺钉,目前虽有几种方法但效果均不理想。对于椎弓根螺钉失败的翻修技术,通常可供外科医生选择的的有三种方法,即钉孔内用PMMA强化后,再植入螺钉;更换直径大的螺钉;增加螺钉长度使其穿透椎体前缘骨皮质,其中第一、三种方法具有潜在的危险,很少有人使用。然而进一步了解多大直径,多长的螺钉最合适,将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方法 为了成功地取出断裂的椎弓根螺钉,自行设计了环锯与夹钳一体的断钉取出器,环锯工作部位呈一不完整圆柱状,其大小依掘常用椎弓根螺钉直径而设计,具体操作时,先用环锯清除断钉上方及周围的瘢痕及少量骨组织(1mm),然后,将其上方之螺旋杆顺时针旋转直至拧紧,以便环锯内壁与断裂的椎弓根螺钉之螺纹密切咬合,逆时针旋转T形把手,即可取出断钉。至于翻修技术,选用6具新鲜尸体,T10-L5胸腰椎脊柱标本,经X线及骨密度检查,除外骨质疏松,每个椎弓根作为自身对照,用直径5.0mm长40mm之CD螺钉作为基础对照,依次分别增加螺钉直径1mm-2mm长度5mm-10mm,然后测定其旋入最大扭矩和最大轴向拔出力。对钉孔内植骨条及聚四氟乙烯膨胀螺栓强化再植螺钉时的扭矩及最大拔出力也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椎弓根螺钉植入后退出再植入时的扭矩变化也进行了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