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近年来随着运动创伤以及交通事故的频发,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损伤也随之增多。传统疗法为卧床休息、行石膏或支具外固定以及功能恢复性锻炼,但此疗法并不能恢复其正常的解剖关系,长期以后可能导致膝关节不稳、半月板损伤、关节软骨磨损退变和继发退行性关节炎等。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中最重要的静力稳定结构之一,它对膝关节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兼有控制膝关节生理运动和限制非生理运动的双重功能。随着关节镜微创技术的日益发展,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技术日渐成熟,临床上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可同时处理术中其他关节内合并伤、定位准确、术后功能恢复快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被国内外广泛采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手术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虽然重要,但移植物的选择、固定方式以及早期康复锻炼等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移植物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重建前交叉韧带可供选择的移植物大致有以下几类:自体韧带或骨-韧带复合物、同种异体韧带、人工韧带和生物组织工程韧带等,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生物材料如异种韧带等,目前还处于实验探索以及研究阶段。其中自体组织移植物和同种异体移植物在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尽管近年来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的选择以及术后疗效的对比在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但至今尚无定论。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分别采用自体移植物与同种异体移植物的术后临床疗效,为临床上前交叉韧带重建材料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Meta分析的方法步骤,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和CNKI、万方数据库等,收集所有关于关节镜下使用自体或同种异体韧带重建ACL临床疗效对比的随机对照试验、病例对照研究以及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相关数据,使用Rev Man5.2.9专业meta分析软件对采用自体韧带和同种异体韧带重建ACL术后的KT测量值、轴移试验阴性比例、Lachman试验、IKDC评分、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本研究设计的临床病例对照研究9篇,其中英文文献为7篇,中文文献为2篇。文献质量B级3篇,C级6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种移植物的病例在KT测量值[WMN=-0.12,CI95%(-0.20,-0.03),P=0.008],轴移实验阴性比例[RR=1.03,CI95%(0.97,1.10),P=0.34],Lachman试验[RR=1.04,CI95%(0.96,1.14),P=0.31],IKDC评分[RR=l.00,CI95%(0.79,1.26),P=0.98],lysholm评分[WMN=0.40, CI95%(-0.95,1.75), P=0.56], Tegner评分[WMN=-0.05, CI95%(-0.35,0.25), P=0.74]方面(除KT测量值的对比外)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1、关节镜下应用自体或同种异体韧带重建ACL在术后膝关节稳定性以及客观功能恢复方面没有明显差异。2、目前对于膝关节ACL重建临床疗效对比的试验中考虑到性别、年龄以及活动量等影响因素的较少,未来还需多中心、大样本精细化分组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