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ET-1和CGRP干预的实验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ET-1和CGRP的影响作用的研究,进一步探讨针灸有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理,从而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针灸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将SPF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模型对照组),C组(尼莫地平组),D组(电针治疗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均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ACO)制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完成后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不做治疗,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尼莫地平组在造膜成功后采取尼莫地平肌肉注射。治疗7天后处死大鼠取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大鼠血清ET-1和CGRP进行检测。   结果:从各组大鼠的症状表现观察,针刺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模型组,但与尼莫地平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在造模后模型组ET-1较空白组升高(P<0.01),CGRP较空白组组降低(P<0.01),治疗后,尼莫地平组与电针组比较虽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ET-1含量均较治疗之前低;CGRP在治疗后是含量均有所升高。   结论:电针治疗能使大鼠血清中ET-1的含量显著降低,而CGRP的含量明显升高,使内皮素的缩血管功能减弱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舒血管功能加强,从而改善脑血流及时恢复再灌注,减少自由基的聚集,减轻兴奋性神经毒性,使两者回到正常的动态平衡,从而达到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其他文献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1细胞未受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包括去极化和复极化两个阶段,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顺序传播即神经冲动的传导。  1.2机制  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后,引起该部位细胞膜上Na通道开放,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膜外Na顺浓度差、电位差大量内流,膜电位逆转,形成外负内正的电位差。该过程为膜的去极化过程
摘 要: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能使学生在解决具体的或个别的问题时分别获得实际解决问题技巧,并让学生将习得的技能在类似的问题中迁移,可以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问题解决 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解决策略,主要针对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来解题的能力。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中提出了学的八种类型,将“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
摘 要: 生物技术专业背景下,我们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构建以“知识单元”为主线的生物化学技术实践课程体系;结合教学实际,制定课程的组织方式;以“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建设立体化教材,建立综合考核制度,全面评价教学实施效果,从而初步形成颇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知识单元 生物化学技术 实践教学  国家教委制定并实施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总目标是
摘 要: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课程的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如何贯彻这一观点,怎样使课堂教学更加灵活多变,生动形象。对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解剖学知识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解剖学教学内容与形式的革新。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 革新    1.教学内容及时强调更新,提高教学质量  1.1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理论课时偏多,往往无形中造成内容冗长繁杂。实验课时偏
在传统的稿件发布工作中,不论是甲方还是乙方,都把文章的质量和文字的数量联系得过于紧密。为了完成合同约定的字数,媒介人员可谓是八仙过海、招数使尽,不过还有一块尚未被发掘的阵地——图片新闻。本文从传播实战中提炼出一些有关图片新闻策划与传播的实操要点。    何为图片新闻    望词断义,所谓图片新闻,核心词在于新闻,意即首先是新闻,图片则是表现这个新闻的一种形式。  根据官方解释,图片新闻的画面感强,
摘 要: 民办高校大学生道德观念的主流是好的,多数大学生有较高的道德认识,但缺乏应有的道德自控,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出现道德认知与自我管理失调的现象。因此,提出具体对策,实现大学生道德认知与行为管理的统一,是摆在民办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课题。  关键词:民办高校 道德认知 自我管理 失调    道德认知是道德内化和道德行为的先导,起着理性指导作用,是促进道德信念形成的认识基础,是道德行为的导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