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是女性癌症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生物能量代谢调节中的关键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二甲双胍—一种AMPK激动剂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乳腺癌发生率。目前二甲双胍已成为抗肿瘤的研究热点,但其具体机制并不清楚。目的:本实验室发现了 ABAT入核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现象,并在之前的课题研究中证实了 AMPK可与ABAT直接作用并磷酸化ABAT从而促进其入核。基于此,我们推测二甲双胍介导的AMPK激活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与ABAT入核有关。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相关实验探讨二甲双胍与ABAT的相互联系,阐明二甲双胍抑制乳腺癌的可能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检测二甲双胍激活AMPK;通过细胞计数法、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研究二甲双胍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mammosphere形成实验检测对成球能力的影响;免疫荧光和核质分离实验检测二甲双胍处理过的细胞中ABAT定位的改变;我们找到了 ABAT的磷酸化位点Thr286,构建Thr286不能被磷酸化的点突变质粒,构建IPTG诱导shABAT之后高表达ABAT-T286A的稳定细胞株,用软琼脂实验检测ABAT被磷酸化对二甲双胍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二甲双胍可磷酸化激活AMPK,并与作用时间相关;在体外实验中,二甲双胍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免疫荧光实验中观察到二甲双胍会促使ABAT部分入核;ABAT的磷酸化位点T286不能被磷酸化时,二甲双胍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减弱。结论:二甲双胍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并能够促使ABAT入核;ABAT入核在二甲双胍发挥抑制乳腺癌时起关键作用。我们的研究拓展了二甲双胍的抗肿瘤机制,为二甲双胍在乳腺癌中的抑制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